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

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

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

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第五歌:地狱第二圈。

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

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

惩罚神职人员。

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现手法:A 、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

(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B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 、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 、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四、薄伽丘《十日谈》 (14世纪1、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

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

是欧洲最早掌握古希腊文的学者。

2、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针锋相对地肯定人,赞美人; 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 认为人有享受爱情和财富的权利, 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 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

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十日谈以一个故事开端,引出 100个故事,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间用文字串联。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框式结构”4、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

5、绮斯梦达形象:性格刚强,思想开明,眼光敏锐,能言善辩,行动果敢。

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认,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

勇敢地面对父亲的狠毒行为,殉情而死。

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的面貌。

6、形象刻画的三步骤:1、私恋 2、辩辞 3、殉情。

从行动到思想,再到行动,逐步升级地刻画形象。

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7世纪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2、莎翁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3、主要人物:克劳狄斯、奥菲利娅4、反映的 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 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

――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

复杂的性格。

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

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 ;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 造成行动上的延宕。

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6、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

其次,在发展中, 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8、克劳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残忍,阴谋家的野心和阴险,集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阴谋家于一身,代表文艺复兴新旧交替时期的所有罪恶。

9、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六、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十七世纪1、作者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最重要作家,主要作品:悲剧《努曼西亚》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短篇小说集《警世典范小说集》 ,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者。

2、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吉哈诺桑丘•潘沙3、作品反映的 16-17世纪西班牙现实:涉及政权、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方面, 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现实, 揭露了西放牙王国表面强大的背后, 已开趋于衰落的本质。

贯穿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美好理想遭到嘲弄和践踏的悲剧。

4、堂吉诃德形象:耽于幻想, 脱离现实, 但出于善良的动机, 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锄强扶弱,伸张正义 ,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5、潘沙形象: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

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

后期其懂得了堂吉诃德,逐渐接受了他无私无畏的品格。

6、两人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7、艺术手法: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用夸张、讽刺手法,在重复中加强喜剧效果;着重写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矛盾,在喜剧性情节中展现悲剧内涵;大量使用对比手法。

七、莫里哀《达尔杜弗》1、作者系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

主要作品《太太学堂》《吝啬鬼》《贵人迷》《堂璜》《愤世嫉俗》2、戏剧人物关系:3、达尔杜弗形象现实针对性:把讽刺的矛头指入宗教人士。

揭露教会活动伪善的本质。

同时伪善也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恶习。

4、构思特点:主人公迟迟不上场(第三幕第二场 ;不写伪善者的成功,写他的失败。

5、达尔杜弗的形象: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以牟取私利的伪君子,本性卑劣, 心狠手辣,却能言善辩,相于应付。

用伪善的手段骗取信任,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

能曲解教义,把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

6、主人以形象构思艺术:1、间接介绍,精中笔力,设置悬念。

2、自我暴露3、自我表演,设置一系列戏剧性场景。

八、歌德《浮士德》 (18-19世纪1、歌德是 18-19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脑》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维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2、《浮士德》中的两个主要陪衬人物:瓦格纳、靡非斯陀。

3、浮士德一生经历五个阶段:知识追求,爱情生活,政治生涯,艺术追求、事业追求4、《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他上天入地,不断追求的过程,包含了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的全过程。

而且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

《浮士德》是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是文艺复兴到 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上升期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5、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

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 ---浮士德精神。

6、浮士德的性格矛盾:在拥有浮士德精神的同时,他又有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一面。

积极向上是前进的动力, 靡非斯陀利用他的弱点, 诱使其堕落, 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最终,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7、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抒胸襟、对比烘托(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瓦格纳的平庸委琐等九、华兹华斯《咏水仙》 (18-19世纪1、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丁登寺》《孤独的收割者》《序曲》。

2、浪漫主义:18末-19世纪初前 30年欧洲文学的主流。

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崇拜大自然, ,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城市文对立;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3、“湖畔派” :湖区多塞特郡乡间生活的一批诗人,寄情湖区山光水色,歌颂大自然, 用自然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

代表为:柯勒律治、骚塞、华兹华斯。

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在序文中提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流流露。

”4、《咏水仙》的思想内容: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

5、《咏水仙》的艺术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注意主观抒情的特点。

不受古典主意格律的束缚,语言朴素、淡雅、平实。

6、华兹华斯开创的诗风特点:注重主观抒情,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不须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

7、华兹华斯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重视人与大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其次、注意自然可感而着意捕捉细节的同时,又注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挖掘情感变化; 再次,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力力,包含着浓郁的哲理;第四、诗作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

8、背诵全文: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荡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象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望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旁欢跳, 却不知这水仙舞得欢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色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十、拜伦《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十九世纪2、诗集《懒散的时刻》《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新娘海盗 (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卢德分子之歌》《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堂璜》 (未完成曼弗雷德(哲理诗3、主要人物:恰尔德•哈洛尔德;贝拉乔;奥古斯丁娜4、鲁迅对拜伦的评价:“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于荡涤,……不克厥敌, 战则不止”5、“拜伦式的英雄”――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与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