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二)第六章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学(二)第六章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领域,乡镇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要素一旦 与农业生产要素结合,就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五)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企业化经营,实行有偿 服务,独立发展。
按产业次序划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产业性质划分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按产业内容划分
可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服务业等
按集约方式:劳动密集型部门、资金密集型部 门、技术(知识)密集型部门
按能源消耗水平:低能耗产业、高能耗产业
它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 质的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量的方面: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农业生产结构的构成
一级结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 二级结构:一级结构下划分若干个小部门 三级结构:二级结构下细分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简答)
(一)自然资源状况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二)农产品需求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三)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原因
社会分工和协作的进一步细化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要求相当
程度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现代科技发展步伐加快和农业机械以及高科技
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越来越等同于工 业生产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简答)
以市场为导向 实行多层次联合,建立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农业生产组织的经营管理企业化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农作物栽培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主攻提高粮食的单产,提高集约化水平; 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也要更合理化; 正确处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经济作
物的生产应有较大发展,中心是要提高单产。
(二)林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林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在保证森林覆盖率逐步 上升及林木蓄积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调整好 采育结构、林种结构和木材产品结构,加大经 济林、防护林的比重,使育林、造林与采伐利 用有一个合理的比重。
动者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 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 有意识有计划地将农业资金投入到各农业部门, 促进各部门合理协调发展;
(3)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来保护 农业资源,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各 农业部门的持续发展,取得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4)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保护农业生产者 和经营者的利益,保护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企业专业化
反映专业化程度的指标
专业产品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 专业产品在商品产值中的比重 在农业用地中的比重 用于专业产品生产的劳动力、资金投放比例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
一方面需要农业企业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上确有进行产品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另一方面需要农业企业在专业产品的销售、生 产资料的供应和生活资料的购买上,都比自给 生产在经济上更为合理。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它 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下的必然产物。
农村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原始 结合型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城乡产业分离为背景的单一农业型 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农村产业分工为特点的现代综合发 展阶段。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划分(选择)
其二要大力发展养殖渔业,以养为主,养捕结 合。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各产业间和各产业内部各
类生产之间的经济联系、组成方式和比例关系。 它包括: 一是农村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构成 了农村产业结构量的规定性; 二是农村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系方式或关联 方式,构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质的规定性。
影响农业企业专业化的因素
资源数量和质量 市场容量与价格 商品的供应条件与价格 交通运输与商业的发展程度
我国农业生产尚处于半自给自足的经济向商品 性生产转化的过渡阶段。
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原则是农业生产专业 化与综合经营相结合。(原因?P152)
三、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作用(选择)
第一,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二,使各地区、各单位可以有选择地购置和
第六章 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化经营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专业化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涵义(简答)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一个农业企业(或地区)专
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的生产,或者 专门从事某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生产 环节的生产活动。
生产专业化是农业进步的重要特征,是生产力 发展、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 史过程。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选择)
我国正处于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 农业生产很难向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生产
转化,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集中 农业产业化在中国的发展是适应我国农村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
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和运作。
一体化生产主要有三种形式: 完全一体化生产 合同制一体化生产 以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牵头生产
抓好科技和教育是关键。 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含量的农业。 目前,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还很低,农业
科技推广和普及的任务很重,发展农村科技教 育刻不容缓。
(四)乡镇企业应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
乡镇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 信息及公共关系网络正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现阶段,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与 城市工业存在着严重的பைடு நூலகம்构性。
按物质生产部门互相衔接的顺序:初级产品、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生产部门
按地区分布:城郊、内地、沿海和边远地区的 农村产业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选择)
(一)评价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准 协调性 商品性 效益性
(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的产需结构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 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应处理好的几个 关系(选择)
积极扶持与稳步发展的关系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其产前、产后部门专业化的
关系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关系 借鉴国外经验和发扬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关系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 农业生产结构,亦称农业生产构成,是指在 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内 部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之间 以及这些部门内部的各种生产种类之间的相互 结合与比例关系。
使用农业机械,减少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提高 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三,有利于劳动者和管理者学习专门技术, 积累生产和管理经验; 第四,使产、供、销相互衔接,紧密配合。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简答)
第一,工业部门能向农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 装备,以保证农业专业化生产的高效率;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专业合作社性质的紧密型组织形式 半紧密型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松散型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三、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的意义(简答)
能有效促进各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具 有各地方特色的经济优势组合和良性经济结构 的形成,保证农业最大限度地增产
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能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
农村工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业十分薄弱 农村第三产业的总量过小,行业结构失调,组
织程度低
(三)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论述)
加强农业基础,稳步发展农业 调整农村工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农副产品加工
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
并逐步走向现代化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简答) 课本P175
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
四、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选择)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指标 主导产业规模 商品规模基地 龙头企业基地
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指标 农工商一体化或贸工农一体化 农科教一体化程度
农业生产商品化指标 产业化产品的商品率 产业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第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差 别,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农业技术水平集中反映在农业生产集约度上。
(五)农业再生产过程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结构 的影响
(六)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三、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选择)
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 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状况 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经济效益的高低 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四、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趋势 (选择)
(一)要求生产更多的高级食品 (二)对饲料生产需求的扩张 (三)对原材料作物的需求增加
五、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选择)
调整不合理农业生产结构,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形式,调动集体组织和劳
林业区域结构调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三)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要着眼于建立合理的畜种结构、畜群结构和畜 群地区分布结构,发展饲料生产,建立合理的 饲料品种结构,食草动物与食粮动物的比例要 合理。
发展畜牧业生产还要大力发展饲料生产,调整 饲料品种结构。
(四)渔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其一要合理确定捕捞渔业的生产指标,不断恢 复渔业资源;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需要农业劳动者专注于一两门生产技术,从而 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式(简答)
从活动内容来看,可划分为三类: 生产部门的专业化 产品生产专业化 生产工艺专业化(高级阶段)
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式分为 两类:
地区专业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产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 然结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产生和发展 的基本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