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第一、从朗读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而对一篇血肉俱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贯穿于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领略语言艺术的光辉。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情怀。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基础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
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想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组成协作性小组;在于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说出每一个人的观点,然后选出一个口头报告员,向全班报告小组里面的观点就组成口头报告小组等。
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或者看法不同的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每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做出回应;帮助学生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学生;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学程序合理,注重情感引导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管是在备课上,还是在上课中,都要精心合理的安排好每一节课。
首先要分配好时间,充分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保证课时高效率、高质量。
只有教学程序安排合理,才能胸有成竹、保质保量上好一堂课。
其次要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把课堂教育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其投入极大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情感活动十分丰富敏感。
教学
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情感支持。
再次要把握好基调。
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大多精致优美、脍炙人口,从各个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领悟和感觉,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和人情美于一身。
做为教学者,要抓准贯穿于每篇课文中的基本情调,营造和谐优美的课堂情境,控制教学过程中的感情传导,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感情体验,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用真情打动学生稚嫩而单纯的心灵。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
著名语言学家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
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
而“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
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