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以雄服装生产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杨以雄服装生产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1.服装生产或制作通常采用哪些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成衣化服装生产:需利用科学专业知识、高效使用人物机器、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质量好而且价格合适。

半成衣化服装生产:定做服装:凭裁缝师傅的经验和灵感;主要用手工进行缝纫、熨烫;能在家庭进行制作;质量好但价格高。

家庭制作:2. 生产管理的定义和重点定义: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善用各种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重点:质量、成本和交货期3. 服装生产管理要素。

人材料加工方法机器设备资金市场与信息4. 举例说明国内外服装业发展态势。

5.服装生产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手段。

服装生产管理的过程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阶段,即利用PDCA管理活动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使之标准化,当下一次制定计划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不必再进行研究、讨论或请示,可直接按标准进行生产。

失败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同时,将这些内容反馈到下一次的计划中去。

第二章:质量管理1. 服装质量标准种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种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及内控标准关系:一般而言,国家标准比国家标准分得更细,专业标准比国家标准详尽,而企业标准或内控标准往往是最细致和详尽的。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除了企业或内控标准是保密的,其他标准则是公开课查询的。

2. 服装品种与质量、质量与检验的关系。

品种与质量:人们经常将品种与质量等同起来,误以为档次高的品种质量就好,实际上品种与质量是有区别的。

美国的成衣化西服中,有1到6档的等级,第六档为高档品,第六档服装与第一档相比,不是指质量高档,而是指品种高档,不同的品种都有自身的质量要求。

质量与检验:只通过检验是创造不出质量的,检验是对质量进行评定,只能起到区分优质品和劣质品或批量产品合格与否的作用。

3.QC管理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强调检验人员的质量监督职能;对产品进行全数检查和筛选,及时挑出废次品;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在质量检验的同时,推行抽样检验,从而显著降低检验成本;利用控制图对大量生产的工序进行动态控制,有效地预防废次品的产生;应用数理统计工具,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产品的管理活动。

TQC 的五个观点:为用户服务:以服务用户为指导思想,以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五个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把质量管理重点从产品事后检验转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用数据说话:运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化科学管理,将定性管理上升为定量管理按科学规律办事:质量管理标准化,各环节在一个统一系统内互通信息、协同工作,始终按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运作,使质量逐步提高注重经济效益:注重企业经济效益4. 抽样检验与全数检验的应用范围。

抽样检验:在所需检验的批量产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评定标准对照,以决定产品批量合格与否。

破坏性检验、连续体、数量多的场合必须做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对每件产品均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标准做比较,然后决定产品合格与否。

全数检验与其它检验方法相比,花费较大。

P255. 确定检验点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系统抽样方法的应用。

确定管理点时,可用5W1H事先确定有关内容:在工序何处where 检验何种特性what 何时when 由谁负责who 为什么检验why 用什么方法howEg:系统抽样即用间隔法进行抽样。

如从150个产品中抽取5个试样时,可先对产品编号,然后进行间隔抽样,由于这是的抽样比是三十分之一,因此可从随机表中随机点取1到30的数字,若点中10,则可取10、40、70、100和130作为抽样的编号。

6. 计数调查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原则和连续批检验的要求。

所谓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是遵照抽样检验的结果,按设定的规律选用某一种抽样水平进行抽样检验。

有三种抽样水平:正常加严放宽7. 成衣检验过程及要点。

入库检验:指面料、辅料、部件或产品入库时的检验。

一般包括数量复核、匹长检验、门幅检验、纬斜检验、色差检验、疵点检验、缩水率检验等样板复核:服装样板是成衣化生产的基础,它决定裁片的质量和加工质量。

裁剪检验:辅料检验划样检验验片半成品检验:指在服装各部件组装成完整产品之前,对各部件进行的检验。

及早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源,减少以后的返修和返工,节约成本。

成品检验:指服装缝制熨烫成形后对成品进行的检验。

包括规格检验、疵点检验、色差检验、缝制检验和外观质量检验。

8.质量管理的统计工具及应用。

工具:直方图帕累托图P39 特性要因图检验明细表控制图扇形图相关图等9.控制图在不合格品率的控制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10.服装认证的种类和特征。

ISO系列标准:ISO9000 ISO14000SA8000系列标准:全球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CSC9000T:是基于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及国际惯例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第三章:成本管理1. 成本管理系统和分析方法。

成本管理是在企业经营方针指导下,贯彻执行降低成本或维持标准成本的目标,对各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采取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制定成本开支范围、成本管理责任、监督与奖惩等规章制度的重要生产活动。

基本方法:a开展成本预测,确定标准成本,编制成本计划b进行成本控制C准确、及时地核算产品成本 d开展成本分析与改进2. 成本分析的基本过程。

成本分析和计算时,首先以成本三要素对服装产品成本进行分类、统计、计算:接着按各部门责任区域进行成本计算:上述两项工作完成后,就能按服装产品种类分类进行计算。

这样就能从经验型框算中摆脱出来,进行正确的成本分析和计算。

3.服装成本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材料费—物品的费用劳务费—人工费用制造经费—设备折旧费4.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定义及划分内容。

成本内容中按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为可直接计入某件产品成本的各种支出。

指每件服装耗用的面辅料费、计件工资、样衣试制费、外加工费等间接成本为不能直接计入而需选择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

间接成本与每一个产品无直接关系,是对整个产品批使用的费用。

指缝纫机油等辅助材料费、管理干部和科室人员的劳务费、折旧费等。

5.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及盈亏分析图的应用。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量的多少无关而需要花费的费用,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与生产量成比例增减的费用,总额随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盈亏分析图—量本利分析P1146. 边际贡献的定义以及在服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边际贡献指在量本利分析中,产品售价超过变动成本的部分应用:成本决策时,可根据边际贡献率大小以变动成本作为定价基准,确定产品的获利能力,决定不同品种的服装产品是否适宜投产。

服装企业在生产淡季时,还可根据边际贡献大小,决定亏损产品是否投产,以避免停产引起更大的损失。

这种方法,适用于服装品种变换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场合。

7. 零售价、批发价和工厂出厂价的关系。

出厂价格:工厂向商业批发部门出售或调拨商品的价格,即工厂成本加利润。

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价格,是制定产品批发和零售价格的基础。

批发价格:由批发企业的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

批发价格须规定批发起订量否则按零售价价格出售。

零售价格:亦称最终价格。

由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利润构成的商品出售价格。

8. 服装定价的基本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也称成本加法销售价=成本+利润=成本*(1+加成率)竞争定价法:亦称成本减法,指企业依据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以竞争各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和竞争者的价格为定价的依据,以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定价方法。

利润=销售价—成本9. 加工费的确定方法。

预算法扣除法行市法估算法投标法成本核算法由成本分析表计算的方法10.举例说明库存在生产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服装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量的库存,库存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营将产生重要影响。

理论上,库存的存在需占用资金,支出库存费用,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但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库存又是难以避免的。

必要的库存数量是防止供应中断、交货误期、保证生产连续和稳定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提高供货弹性、适应需求变动、减少产销矛盾。

11. 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何区别?定量库存管理法:是对库存水平进行连续监控,当库存量降至某一水平时随即进行订购。

定期库存管理法:是按固定的订货周期和订货水准,再根据当时的实际库存量确定每次具体订货数量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共同点:对所有库存物资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库存记录准确可靠基本区别:定量是“事件驱动” 定期是“时间驱动”12.标准成本的作用和制定原则。

定义: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的产品单位成本作用:成本控制的依据、经营决策的成本信息、代替实际成本作为计价的依据标准成本的制定包括:用量要素、价格要素13.多品种小批量服装生产成本的控制方法。

在稳定品种的连续生产中,宜采用标准成本体系。

而个别订货生产的品种款式多变时,连续生产不易实行,这时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

14. 质量成本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产品由于质量原因造成损失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支出的一切费用。

确定质量成本的目的:核算同质量有关的各项费用寻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质量成本分类:运行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厂内损失成本厂外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15.成本展开表的目的和应用方法。

成本展开表追寻和依据的是作业加工的类似性以及记录在案的数据资料。

16. 熟练率和批量系数的意义及应用。

批量熟练率根据批量大小所作的修正称为批量系数,这种系数便于确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效率,也便于正确核算成本。

P14317. 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的关系。

属于成本管理的两种手段,区别:成本控制以竞争定价法为基准,首先将确定好的标准作为目标,各部门应努力贯彻使之实现。

降低成本是向已确定的成本标准挑战,制定出更低的新标准成本。

18.根据产品成本构成要素,阐述降低成本的方法。

降低材料费:防止裁剪和缝纫加工时出废品;降低面辅料采购价格;改进样板和规格,提高布料利用率;改变服装材料,进一步降低成本;尽量利用剩余材料;减少辅助费用降低劳务费:提高作业员的效率使劳务费中的固定费用被有效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