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 基础知识总结⒈基本概念 22)(dt r d dt v d a dtrd v t r r====)()()(t a t v t r ⇔⇔(向右箭头表示求导运算,向左箭头表示积分运算,积分运算需初始条件:000,,v v r r t t ===)⒉直角坐标系 ,,ˆˆˆ222z y x r kz j y i x r ++=++= r与x,y,z 轴夹角的余弦分别为r z r y r x /,/,/.v v v v v k v j v i v v z y x z y x ,,ˆˆˆ222++=++=与x,y,z 轴夹角的余弦分别为 v v v v v v z y x /,/,/.a a a a a k a j a i a a z y x z y x ,,ˆˆˆ222++=++=与x,y,z 轴夹角的余弦分别为 ./,/,/a a a a a a z y x222222,,,,dtzd dt dv a dt y d dt dv a dt x d dt dv a dtdzv dt dy v dt dx v z z y y x x z y x =========),,(),,(),,(z y x z y x a a a v v v z y x ⇔⇔⒊自然坐标系 ||,,ˆ);(ττττv v dtdsv v v s r r ====ρτττττ22222,,,ˆˆv a dt s d dt dv a a a a n a a a n n n ===+=+=)()()(t a t v t s ττ⇔⇔⒋极坐标系 22,ˆˆ,ˆθθθv v v v r v v rr r r r +=+==dtd r v dt dr v r θθ==, ⒌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对平动的参考系',0't t r r r =+=(时空变换)0'v v v+= (速度变换) 0'a a a+= (加速度变换)若两个参考系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为伽利略变换,在图示情况下,则有:zz y y x x z z y y x x a a a a a a v v v v V v v tt z z y y Vt x x =====-====-=',','',','',',',' 第三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

矢量式:22dtr d m dt v d m a m F=== 分量式:(弧坐标)(直角坐标)ρτττ2,,,v m ma F dt dv m ma F ma F ma F ma F n n z z y y x x =======⒉动量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导数形式:dt pd F =微分形式:p d dt F=积分形式:p dt F I∆==⎰)((注意分量式的运用)⒊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始终为零,则质点或质点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即∑==恒矢量。

则,若外p F0 (注意分量式的运用)⒋在非惯性系中,考虑相应的惯性力,也可应用以上规律解题。

在直线加速参考系中:0*a m f-= 在转动参考系中:ωω⨯=='2,*2*mv f r m f k c⒌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 ⑴∑∑∑===i i c i i c i i c a m a m v m v m r m r m⑵∑=c a m F(注意分量式的运用)第四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功的定义式:⎰⋅=2112r r r d F A直角坐标系中:⎰⎰+==221121,,1212y x y x yxx x xdy F dx F A dxF A ,自然坐标系中:⎰=2112s s ds F A τ极坐标系中: ⎰+=2211,,12θθθθr r rrd F dr F A⒉⎰⋅-=-=b ap p k r d F a E b E mv E 保势能动能)()(,212重力势能 mgy y E p =)( 弹簧弹性势能 2)(21)(l r k r E p -= 静电势能 rQqr E p πε4)(=⒊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k E A A内外⒋机械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p k E E A A(非保内外⒌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若只有保守内力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C E E p k =+ ⒍碰撞的基本公式接近速度)(分离速度(牛顿碰撞公式)动量守恒方程)e v v e v v v m v m v m v m =-=-+=+)((2010122211202101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 e = 1 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e = 0对于斜碰,可在球心连线方向上应用牛顿碰撞公式。

⒎克尼希定理∑+=22'2121i i c k v m mv E 绝对动能=质心动能+相对动能 应用于二体问题 222121u mv E c k μ+=212121m m m m m m m +=+=μu 为二质点相对速率第五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力矩力对点的力矩 F r o⨯=τ力对轴的力矩 ⊥⊥⨯=F r k z ˆτ⒉角动量质点对点的角动量 p r L o⨯= 质点对轴的角动量 ⊥⊥⨯=p r k L zˆ⒊角动量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⑴质点或质点系对某点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点的力矩之和∑=dt L d 0外τ⑵质点或质点系对某轴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该轴的力矩之和∑=dtdL zz τ⒋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⑴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点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⑵若作用于质点或质点系的外力对某轴的力矩之和始终为零,则质点或质点系对该轴的角动量保持不变⒌对质心参考系可直接应用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而不必考虑惯性力矩。

第六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 开普勒定律⑴ 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⑵ 行星位矢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面积 ⑶ 行星周期平方与半长轴立方成正比 T 2/a 3=C ⒉ 万有引力定律 2r m M Gf =⒊ 引力势能 rm M p G r E -=)(⒋ 三个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s km Rg V /9.71==脱离速度 122V V == 11.2 km/s逃逸速度 V 3 = 16.7 km/s.第七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刚体的质心定义:∑⎰⎰==dm dm r r mr m r c i i c //求质心方法:对称分析法,分割法,积分法。

⒉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定义:∑⎰==dm r I r m I ii 22平行轴定理 I o = I c +md 2 正交轴定理 I z = I x +I y. 常见刚体的转动惯量:(略) ⒊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c ca m F v m p⒋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和转动定理∑==βτωI I L⒌刚体的转动动能和重力势能c p k mgy E I E ==221ω⒍刚体的平面运动=随质心坐标系的平动+绕质心坐标系的转动动力学方程:∑∑==c c ccI a m F βτ(不必考虑惯性力矩)动能:221221cc c k I mv E ω+= ⒎刚体的平衡方程∑=0F, 对任意轴 ∑=0τ第八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物体在线性回复力F = - kx ,或线性回复力矩τ= - c φ作用下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其动力学方程为 ,02022=+x dtx d ω(x 表示线位移或角位移);弹簧振子:ω02=k/m ,单摆:ω02=g/l ,扭摆:ω02=C/I.⒉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x = Acos(ω0t+α);圆频率、频率、周期是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的,ω0=2π/T=2πv ;振幅A 和初相α由初始条件决定。

⒊在简谐振动中,动能和势能互相转换,总机械能保持不变;对于弹簧振子,22021221A m kA E E p k ω==+。

⒋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⒌阻尼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022022=++x dt dx dtx d ωβ。

其运动学方程分三种情况:⑴在弱阻尼状态(β<ω0),振动的方向变化有周期性,220'),'cos(βωωαωβ-=+=-t Ae x t ,对数减缩 = βT ’.⑵在过阻尼状态(β>ω0),无周期性,振子单调、缓慢地回到平衡位置。

⑶临界阻尼状态(β=ω0),无周期性,振子单调、迅速地回到平衡位置⒍受迫振动动力学方程 t f x dt dx dtx d ωωβcos 202022=++; 其稳定解为 )cos(0ϕω+=t A x ,ω是驱动力的频率,A 0和φ也不是由初始条件决定,222220004)(/ωβωω+-=f A 2202ωωβωϕ--=tg 当2202βωω-=时,发生位移共振。

第九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平面简谐波方程 )cos()(cos kx t A t A y Vxωω==; v V T v k T λπλπω====,/1,2,2。

⒉弹性波的波速仅取决媒质性质:弹性体中横波的波速ρ/N V =,弹性体中纵波的波速ρ/Y V =,流体中纵波波速ρ/k V =,绳波波速ρ/T V =。

⒊波的平均能量密度2221A ρωε=,波的平均能流密度 V A I 2221ρω=。

⒋波由波密射向波疏媒质,在边界处,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同;波由波疏射向波密媒质,在边界处,反射波比入射波相位落后π,相当损失半个波长;例如:在自由端无半波损失,在固定端有半波损失。

⒌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的二列波叫相干波,相干波叠加叫波的干涉。

⒍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相干波叠加产生驻波现象;驻波方程t x A y ωλπcos cos 22=;波节两边质元振动相位相反,两个波节之间质元振动相位相同;相邻波节或相邻波腹间距离为λ/2,相邻波腹波节间距离为λ/4。

⒎多普勒公式:v v SV V V V --=0',在运用此公式时,以波速V 为正方向,从而确定V 0、V S的正负。

第十章 基础知识总结⒈理想流体就是不可压缩、无粘性的流体;稳定流动(或称定常流动)就是空间各点流速不变的流动。

⒉静止流体内的压强分布相对地球静止:gh p p gdy dp ρρ=--=21,(h 两点间高度)相对非惯性系静止:先找出等压面,再采用与惯性系相同的方法分析。

⒊连续性方程:当不可压缩流体做稳定流动时,沿一流管,流量守恒,即=∆=∆=2211s v s v Q 恒量⒋伯努力方程:当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时,沿一流线,=++221v gh p ρρ恒量⒌粘性定律:流体内面元两侧相互作用的粘性力与面元的面积、速度梯度成正比,即ηη.s f dydv∆=为粘性系数,与物质、温度、压强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