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ppt
四年壁: 书写在西林 寺墙壁上的 诗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 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谪。
宋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 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 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 林壁》是最后一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之一:
授课人:MMMMHHMG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学习古诗的步骤:
一、解诗题、知作者 二、抓字眼、明大意 三、多诵读、悟诗情
近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高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低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庐山之景
侧 远
横
高 近
低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 伏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高耸入 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抓字眼、明大意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héng)看成岭(lǐng)侧成 峰(fēng) ,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 (yuán)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抓字眼,明大意
横:正面 各不同: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 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侧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远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多诵读、悟诗情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诗人已经从横侧 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了,为什么诗人会 说“不识庐山真面 目呢”?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明 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 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 客观的立场上。 正如俗语所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
象棋
刘老师
孤相单士护王宫, 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局真面目, 只缘身在棋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