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VIP专享】赵斌艺术概论课程笔记(艺术硕士)2019考研
【VIP专享】赵斌艺术概论课程笔记(艺术硕士)2019考研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P38 1. 艺术的社会功能:
归根结底,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 要。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 但最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 2. 审美认知作用(名词解释 P39
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 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 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 1)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较为合理和科学的理论 ( 2)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艺术史学家希尔恩 ( 3) 主要观点: 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
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是通过自己的作品
向他人,向社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 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 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 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P28 (1)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 是二十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学说。 (2)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席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弗雷泽,(法)雷纳克 (3) 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巫术仪式活动。 (4) 简评: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 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这些原始的艺术 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
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P26
(1)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 历史。
(2)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
(3) 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的表现。 (4) 简评: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具有一定的渊源和影响。
及人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产生。但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经过
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想象幻想等中介,艺术的产生是多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论述题) 一.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为什么?
答: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多元的 因为:一、理论基础: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
处。因为,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 “模仿”占有相当 大的成分。这种说法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的现 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
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 而没有提示事物的本质。 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此
3. 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答或分析 P16
答: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 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 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 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外,这种说法还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 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P25 (1)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风靡 一时。 (2)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3) 主要观点: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
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 自由的“游戏”。 (4) 简评:显然,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中,含有一些有价值的 成分。这种说法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
提示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 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提示出艺术产生的 最终原因。 而艺术起源于 “游戏” 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 “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4.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艺术的审美特征(论述 P18 (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事实上,艺术作为人类精
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 现。例如:拉斐乐《西斯廷圣母》 ,他的圣母像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 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优点,着重体现民间母性或少女的善良、端庄、 纯洁与美丽,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 (画面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 仰,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显示出拉斐乐所特有的和谐、圆融、高雅、 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拉 斐乐在宗教画中把圣母表现为人间美丽,年轻母亲形象的化身,使人 产生感情的共鸣,体现了端庄、娴静和富于同情心的母性之美,包含 着画家对人的崇高品质和纯正感情的赞美。 ) (2)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真,升华的艺术真实。善,正确 的道德评价。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例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就鲜明地体现了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这幅画取 材于生活真实,它所描绘的沿街,河旁,桥上各色人物,足有几十种 职业,上百种姿态,情绪也各不相同,反映出北宋首都汴京各阶层人 物的生活。不光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民俗学,建筑 学,历史学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具有同样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 价值。此外,这幅画又突破了自唐五代以来,宫廷画家多以贵族官宦 生活为主题的人物画的桎梏,而是以中下层市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 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直接影响 到后来明清插图和年画的发展, 也深刻体现出艺术家对创造了当时繁 华汴京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然而,艺术家并没有局限于生 活的真实, 更没有流于道德说教, 而是通过化 “真”为“美”和化“善” 为“美”,达到了真、善、美的融合。 (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能脱 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例:朱耷《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 疏荷斜挂,荷的残,字的呆,造型独特,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 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5. 怎样理解现实丑和艺术美的关系?( P22 (1) 丑的现实也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艺术家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 通过审美创造,也能将之转化为艺术美。 (2) 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 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
整句话是指《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 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本的名称。 孔子这段话, 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 伦理道德服务外, 也指出了文艺 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 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也就是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 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4. 审美教育的作用(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 形象。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作为艺术形象,它具有了 审美的意义。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
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 (3) 例:罗丹雕塑《美丽的欧米埃尔》老妓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肉
体。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对社会制度的愤怒,对这女子的摧残,罗丹 刻画的丑陋是对全社会呼吁,美的事物是需要呵护和珍惜的。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名词解释)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P23
(1)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说法。 (2)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 (3) 基本观点: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4) 简评:这种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之
审美,以巫术为中介, 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其中也渗透着
人类模仿的需要, 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 的,但是,巫术与劳动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 人类的实践活动。
( 4) 评价: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 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 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方法, 才能真正提示 艺术起源的奥秘。 大量的史实分析, 都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 “多元决定论”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A.原始造型艺术(史前图画,雕刻,洞穴壁画,几何 图案等)与模仿,巫术禁咒图腾标志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B.原始歌舞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与模仿,巫术,游戏娱乐祈祷祭 祀,图腾崇拜以及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C.原始文学 (神话 传说等)与劳动,情感,想象,想象,幻想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P30
(1) 这是关于艺术发生的重要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 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
(2) 代表人物: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3) 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物质生产劳动。 (4) 简评:劳动的的确是艺术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它促成了人类以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 识历史,认识人生。 3.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答:“兴”,指人的日常行为,个人修为,即“修身之事” 。 “观”,指观风俗之盛衰, “考见得失”。 “群”,指群居相切磋,即聚集人士,交流思想。 “怨”,指“怨刺上政”,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1. 艺术是什么? P3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1. 形象性是不是艺术的必备特征?(论述题。 P9
(1) 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也是一切 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