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6140拨叉831003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工序卡片

ca6140拨叉831003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工序卡片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毕业设计(论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学生:彭永伟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工业工程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O一五年一月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鞠萍华年月日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总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零件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 零件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 拨叉的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规程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 基面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粗基准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基准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制订工艺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路线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代表性工序卡片(见附页)..............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夹具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 夹具设计定位基准与定位误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位基准的选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位误差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夹具的具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辅助支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夹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夹紧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松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总说明本设计是CA6140车床拨叉831003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CA6140拨叉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孔、槽和螺纹孔。

一般来说,机械加工工序先后顺序一般遵循先加工定位基面,再加工其他表面;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选择右端R20的端面,上顶端40×80的面和右侧75×80的面为粗基准,选择为花键孔和72×40的端面为粗基准。

先粗铣75×40的左端面,精铣75×40的左端面直至符合表面粗糙度要求;接着钻、扩φ22的花键孔,锪两端倒角2×15;然后拉花键,保证精度要求;再粗铣、精铣沟槽,粗、精铣上平面至符合表面粗糙度要求;然后钻攻2-M8螺纹孔、钻φ5圆锥孔。

最后去毛刺、清洗、终检。

关键词:拨叉;加工工艺;夹具;定位;夹紧“CA6140车床拨叉”831003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该零件是C6140车床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其换挡作用。

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

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在拨叉工作工程中,如果拨叉和槽的配合尺寸精度不高或者它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

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

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

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1.2.拨叉的技术要求2.工艺规程的设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是HT200,工作环境良好,不会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由于年生产量为5000件,已经达到了大批量生产,并且材料可铸。

因此从提高生产率,保证经济性的角度讲,应该采用铸造成型中的“金属模机械造型”铸造的方法制造毛坯。

2.2.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2.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所以选择右端R20的端面,上顶端40×80的面和右侧75×80的面为粗基准。

2.2.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并使工件装夹方便。

在选择时,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基准统一等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精基准选择为花键孔和72×40的端面,在加工中采用专用夹具夹持。

2.3.制订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是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2.3.1.工艺路线方案工序1 粗铣75×40的左端面,精铣75×40的左端面直至符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工序2 钻、扩φ22的花键孔,锪两端倒角15°。

工序3 拉花键,保证精度要求。

工序4 粗、精铣沟槽至符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工序5 粗、精铣上平面。

工序6 钻攻2-M8螺纹孔。

工序7 钻φ5圆锥孔。

工序8 去毛刺工序9 清洗工序10 终检2.3.2.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3.3.代表性工序卡片(见附页)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拨叉”零件的材料为HT200,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以采用“金属模机械造型”铸造的方法进行毛坯的制造,由零件净重量千克可估计毛培重量为1千克。

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长40mm,宽为80mm,高为75mm,故零件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

选取公差等级CT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中表5-1可查得毛坯件的公差等级为8~10级,,取为10级。

根据加工面的基本尺寸和铸件公差等级CT,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中表5-3可查得尺寸公差为CT8=机械加工余量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5查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范围为D~F,取为E级求RAM(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对所有的加工表面取同一数值。

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4查得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机械加工余量为E级,得RAM数值为。

毛坯尺寸左端面和上顶面单侧加工,应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式5-2求出,即:R=F+RAM+CT/2=80++2=上顶面为单侧加工,毛坯尺寸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式5-1求出,即:R=F+RAM+CT/2=72++2=为了简化铸件的形状取R=75mm(见毛坯图)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1:粗、精铣75×40的端面至符合要求。

工步1:粗铣查资料可知精铣的加工量为1mm 因此粗铣的背吃刀量为 =。

进给量的确定:机床的功率5~10Kw,工件夹具系统的刚度为中等条件,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中表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 =z 。

铣削速度:参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得,选用镶齿铣刀,其中在d/z=80/10的条件下选取。

铣削速度为v=40m/min 。

有公式n=1000r/πd 可以得到:n=1000×40/π×80=min由于手册中的X51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为n=160r/min,所以,实际的铣削速度为:V=n πd/1000=160××80/1000=min基本时间t: 根据面铣刀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r k =90°)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t=(21l l l ++)/mzf 。

其中,l =75mm ,2l =1~3mm ,取2l =2mm ,ea =40mm 。

则有:1l =(d-22e a d - )+(1~3)=(80-224080-)+2=7.36mm 。

mzf =f ×n=z f ×z ×n=×10×160=320mm/min基本工时:tj=(21l l l ++)/mz f=(75++2)/320=≈辅助时间:tf==×=其他时间:tb+tx=(tj+tf)=×+= 工步2:精铣背吃刀量的确定:1p a =1mm .进给量的确定:由《切削用量简明手册》中表,按表面粗糙度为aR =μm 的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转进给f=0.8mm/r 。

铣削速度的计算:根据其他有关资料确定,按镶齿铣刀,d/z=80/10,z f =0.08mm/z 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v 为: v=57.6mm/mi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