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图表信息题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图表信息题

图表信息题【中考展望】内容解读1.图表信息题就是以图象、图形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类计算题。

图表型计算题的题型十分丰富,有实验类计算题、探究性计算题、推理性计算题、学科内综合性计算题、数据分析类计算题等。

2.图表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内容可以包括光、电、力、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有的涉及环境环保或资源利用等等。

试题的形式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究性。

3.试题对学生的考查能力点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象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图表信息题型特点是:图象、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或是问题成立的条件,或是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等。

能力解读1.近几年的图表型计算题的试题一般蕴含的信息量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往往会因为数学知识或工具运用不熟练或不正确,导致物理问题无法正确解决.此类试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图表型计算题是作为中考的压轴题或综合性的计算题的首选题型。

2.图表信息题的知识容量大,所以通常以综合性试题出现,个别地市的试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题型,也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这也就加大了这些题的分值含金量,往往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关键点.【方法点拨】此类试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仔细阅读、观察、分析图象、图形或数据表格中蕴含的物理信息,不轻易放弃对试题提供的图象、图形和数据的利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充分挖掘图象和图形以及数据表格中包含的物理信息,从而将问题解决。

【典型例题】类型一、力学问题例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2、小丽要研究金属圆柱体受的浮力与浸没在水中深度h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圆柱体,测出金属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让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从圆柱体底面接触水面开始,到完全浸没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记录圆柱体浸入水中不同深度h时测力计的示数,并得到测力计示数F1和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象,图中能反映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象是(填①或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圆柱体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ρ金(填“>”“=”或“<”)2ρ水。

举一反三【变式】一长方体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类型二、电学问题例3、纳米技术不仅应用于高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纳米洗衣机、纳米冰箱、纳米服装等。

某中学纳米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其应用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了解到的某一生产厂家的新产品——纳米电热水器的部分技术参数表:如图所示,是它的电路原理图,设R 1、R 2、R 3电阻值不受温度影响,S 为挡位开关,使用时接在家庭电路中:(1)开关S 接哪一挡(“1”、“2”和“3”)时为低温挡,并说明理由; (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出电路中R 2的电阻值;(3)从表中任选两个型号的电热水器,分别在高温挡通电1min (不计热量损耗),求两水箱中的水的温度升高之比[水的比热容:34.210c =⨯水J /(kg ·℃),1 L =l dm 3]举一反三【变式】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如图甲。

电源电压为24Ⅴ,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24Ⅴ,通过灯泡L 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

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 Ω。

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6W 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Ⅴ,滑动变阻器R 连人电路的阻值是 Ω。

类型三、其他例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举一反三【变式】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0℃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例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巩固练习】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2、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C>ρ水3、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有关知识后,知道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于是她又想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单位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根据图线,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2)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计算出冰的比热容;(4)设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有70﹪被冰或水吸收,求加热器的功率是多大?(5)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冰的熔化热λ。

5、如图所示是通过甲、乙两种规格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线,若将甲、乙两灯泡并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则通过乙灯泡的电流为A;若将两只相同的甲灯泡串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源上,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为A,每只灯泡的电功率为W。

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7、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

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___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8、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随通过R的电流I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判断,当通过R的电流I为0.4A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为W。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

当t =5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

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对木块做的功为________J,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10、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

(不需准确描点)11、小宁同学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时,他先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并放在大烧杯中但没有接触杯底,然后往烧杯中注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图所示。

求:(1)合金块A受到的重力。

(2)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

(3)合金块A的密度。

(4)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