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

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

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说明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受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委托开展对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现根据国家及地方法规及规定,并经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2.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2)建设单位: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3)建设地点: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衢州市龙游县、衢江区、柯城区、常山县(4)建设性质:改扩建(5)建设内容:本项目起点为K320+496.63,接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州(红垦)至金华段改扩建工程终点,经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衢州市(龙游县、衢江区、柯城区、常山县),终于浙赣省界主线收费站,桩号K457+283,路线全长136.786 km。

全线对兰溪、金华西、游埠、龙游、衢州东、衢州西、常山东、常山、常山西9处一般互通式立交和吕塘角枢纽、五里枢纽2 处枢纽式互通式立交进行改造,增设婺城互通、龙游港互通、衢江互通和柯城互通4 处,对兰溪、衢州、常山3 处服务区和后坞停车区进行改造,对终点浙赣主线收费站1 处进行改造。

全线设特大桥2606.04m/2 座,大桥5490.05m/27 座,中小桥7787.23m/278 座,桥梁占路线总长的11.61%;共设隧道1374m /2 座,桥隧总长17.26km,占路线总长的12.62%。

本项目原设计标准为四车道高速公路,K394+491-K457+283段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6m,其余路段设计速度12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8m。

扩建工程设计标准为八车道高速公路,K320+496.63-K416+000路段设计速度120km/h,其中K320+496.63-K394+490.639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42m,K394+490.639-K416+000 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41.5m;K416+000- K457+283 路段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41m。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表2.1主要技术指标表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现状评价①自然环境现状: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

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金华市总体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雨量、雨日偏少,日照偏多。

全年平均气温为174C(浦江)〜19.1C (永康),比常年同期偏高05C〜1.2C。

从各月分布看,12月平均气温偏低,4月平均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其它各月平均气温均为正常或偏高,以7 月平均气温偏高最明显。

其中金华市区年平均气温18.7 °C。

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

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C,1 月平均气温4.5-5.3C,7 月平均气温27.6-29.2C。

无霜期251-261 天。

年日照总时数沿江平原地区在1900h以上,山区不足1600h,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

每年3-6 月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43 毫m。

全年风向沿江平原地区为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山区地形复杂,风向较乱,台风较难深入境内。

②社会环境现状: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206.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8.31 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09.13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9.20亿元,增长9.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621 元(按2014年年均汇率折算为11008美元),增长7.8%。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4.6:47.7:47.7变化为4.3:47.1:48.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 个百分点2014 年衢州市生产总值112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60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7 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69.34亿元,增长8.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0%,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2.8%。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7.4:50.7:41.9。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3972元,合7158美元,比上年增长6.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52778 元,合8592美元,比上年增长7.3%。

③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部分敏感点声环境现状超标,超标原因是现状交通量较大,夜间大型车占比较大。

④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项目监测的水体部分水质不达标。

⑤大气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⑥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根据监测结果,各项指标基本满足相应标准。

4.评价范围表4.1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5.评价重点根据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声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影响评价和生态影响评价。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分析本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施工期将进行路基、路面施工、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立交建设、摊铺灰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

各施工阶段及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6.1、表6.2、表6.3、表6.4。

表6.1涉水大桥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表陆上桥梁、道路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表6.3涉水桥梁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表6.4道路工程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环境影响分析a)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占地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破坏、生物量减少以及由于动物生境破坏引起的动物迁移等。

另外,施工期噪声会影响施工区及周边区域的野生动物的正常觅食、栖息等活动。

受已有杭金衢高速公路线路限制,项目改扩建线路常山港、衢江、金华江等多个湿地红线区及常山港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改变其生态功能。

在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将不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b)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由于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损坏一些乡间公路,同时也会对居民的出行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但根据对浙江省已建公路的了解,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采取设置警示牌,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就会很好的避免施工期出现安全问题;在公路施工结束后,对损坏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后,不仅不会影响到该区的基础设施的使用,同时由于修复工作,使得这些基础措施能够更好的得到利用。

本项目道路阻隔作用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此方面,工程设计中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虑,全线新增互通式立交3 座,增加人行通道(含天桥)、涵洞多处,通道或天桥能满足道路两侧居民的生活出行。

c)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的辐射噪声,这部分噪声虽然是暂时的,但由于施工机械一般都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附近的村庄和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

公路进入营运期后,沿线各敏感点将会进一步受到一定程度的噪声影响。

d)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沿线工程施工和营运不可避免地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施工废料的处置、桥梁施工和施工营地、雨水径流、营运期事故等对地下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的污染影响。

e)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未铺装路面粉尘污染物,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

通过对堆场、未铺装路面进行经常的洒水作业,合理选择施工场地的位置并采取严格的全封闭作业,可将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大大减轻。

根据类比分析,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 生态保护措施严格划定本工程的施工范围,在施工期禁止施工活动布设于施工范围之外,施工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尽量缩减边坡;对于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本工程跨越衢江、金华江、常山港等多个湿地红线区,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改变其生态功能。

在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在保证边坡安全前提下,边坡防护采用植物防护,其次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

忌用钢筋混凝土纯工程防护,万绿丛中“一片白”非常破坏景观。

(2) 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合理进行施工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 ( 22:00-次日6:00)施工。

营运期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各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或安装通风隔声窗等综合防治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营地布设远离水体,废水不得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定期委托清运,施工物料堆放须远离水体等措施;营运期:对服务区等附属设施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设施,达标后外排至附近荒自然沟渠;对项目跨越龙绕溪及常山港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处常山港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施工期:拟在未铺装路面、粉状建材堆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灰土搅拌站应合理选址,设于敏感点下风向200m 外,并采取严格的全封闭作业,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公路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营运期:加强互通立交区域、运营管理区和公路两侧绿化;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服务区、管理处等餐饮厨房安装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排放。

(5)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对于跨越常山港水源保护区及其他敏感水体路段采用设置警示标志、采用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等综合工程防范措施以及采取应急处理程序、风险应急预案等综合管理措施。

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突发事件时严格按应急程序进行合理处置。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的同时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可得到有效防治、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能够降低到环境可接受的程度。

因此,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浙江省相应环保法规、政策,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所(窑上)段改扩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