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学会等待》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学会等待》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学会等待》含反思
中班教案《学会等待》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待的多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待的意义,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
儿园中班《学会等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待的意义。

2.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待的多种方式。

3.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卡通小闹钟、时钟音乐、等待标志、情境图,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师:叮铃铃…………是谁在唱歌?(小闹钟)
师:小闹钟第一次来做客,我们都是小主人,来,带着小闹钟一起前进吧!
(师幼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钟摆动作。


二、运用多种方式,了解一日活动中的等待
1.借助图片,理解上课中的等待。

师:现在是几点钟?这个时间,我们在干什么?(出示上课的画面)上课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幼:认真听讲;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讲课不插嘴…………
师:老师讲话、同伴发言时该注意些什么?
幼:要认真听。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幼: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本领、能听到别人的回答。

师:为什么不能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一起回答呢?
幼:听不清楚;太吵了。

小结:倾听是一种礼貌,学会倾听更是等待的一种方式。


人讲话时,小朋友要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你们听:小朋友,
守秩序。

老师讲话认真听,同伴发言我安静,会等待,会倾听,
才能学到真本领。

2.组织讨论,体验午间时的等待。

(1)餐前等待
师:看,现在指针停在什么地方?(11点)午餐前,我们做
了哪些事?
幼:玩手指游戏、上厕所,洗手等。

师:小便、洗手时人很多,我们该怎么办?(等一等、排队)教师利用肢体模拟情境:我是一个水龙头,你们怎样来洗手?
请几个小朋友示范排队轮流洗手。

师: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来洗手?
幼:你争我抢反而洗不到,还会摔跤。

小结:排队、轮流也是等待的一种方式。

你们听:小朋友,
守秩序。

上厕所,洗小手,人多的时候要等候,不推不挤会轮流。

(2)餐后等待
师:吃午饭、散步、午睡的这段时间,我们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等待?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幼:我先吃完安静坐着;我睡醒了安静躺着;我走路快了,停下等一等…………
师:对了,我们应该这样做:吃东西,慢慢嚼,等待大家都吃饱,睡午觉,醒来了,不吵不闹很重要。

3.观看视频,学会安排放学时的等待方式。

师:小闹钟,真听话,滴答滴答向前走。

现在小闹钟走到几点啦?
师:看,他们在做什么?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播放视频①:幼儿奔跑、吵闹等)
等待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师:现在,他们学会等待了吗?(播放视频②)
小结:合理地安排活动也是学会等待的一种方式。

你们听:
小朋友,守秩序。

放学以后不乱跑,爸妈没来会等候,安全游戏
又快乐。

三、认识等待标记,将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师:除了在幼儿园,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等待呢?
(幼儿回答,教师介绍标记和场景图。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
就把标记贴上。

贴好后和同伴说说为什么要贴在这儿?
(请幼儿相互检查。


四、放松活动,舞蹈《小闹钟》
找到了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小闹钟要来夸夸我们呢,它
想邀请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活动反思: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

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
则呢?我们课题组推出的这个活动,执教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义。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待的方式。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激发幼儿的经验回忆,少了教师的机械讲授,多了一些轻松与自然。

同时,老师还适时地加入儿歌进行总结,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概括了等待时需要懂得的秩序,让抽象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小百科:等待,动词,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