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遗嘱问题探析作者:江梦许晶晶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9期摘要:我国法律尚没有关于共同遗嘱的明文规定。
在理论界,学者对共同遗嘱颇有争论,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对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由案例出发,浅谈关于共同遗嘱的若干问题,提出共同遗嘱法律制度的框架及解决继承纠纷实际问题的意见。
在继承立法中,对共同遗嘱作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以减少有关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使共同遗嘱更符合遗嘱人对其遗产处分的真实意思的表现形式,保障公民的遗嘱自由,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
关键词:共同遗嘱;意思自治;遗嘱自由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9-0239-021 一个案例引出的问题1.1 案情介绍张德福、魏文娥夫妇有一子一女。
老两口于1998年3月26日共同立下一份遗嘱并进行了公证。
公证的共同遗嘱内容是:我们夫妻共同订立遗嘱,决定我们两个人中先去世的一方的遗产由另一方继承。
后去世的一方的遗产由儿子张大军继承后留给孙子张凡。
其他人均没有继承权,我们夫妻二人无论谁先去世,另一方不得更改或撤销本遗嘱。
2000年4月,张德福去世了,2001年2月,魏文娥也离开了人世。
魏文娥在张德福去世3个月后立下了另一份遗嘱,内容是:我现在决定撤销1998年与丈夫张福瑞立的遗嘱,根据目前我的生活起居状况,将房产在我百年以后遗留给小女儿张小兰继承。
而且这份遗嘱也进行了公证。
由此,产生了张大军和张小兰的一系列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
1.2 案例引出的问题1.2.1 何为共同遗嘱共同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依其共同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同一份遗嘱。
共同遗嘱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和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
1.2.2 共同遗嘱的生效要件首先,设立共同遗嘱的主体合格。
其次,该设立共同遗嘱的行为是共同法律行为。
再次,共同遗嘱处分的对象是共同共有财产。
最后,共同遗嘱的表现形式是法定的。
1.2.3 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是指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有效状态,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共同遗嘱是在共同遗嘱依赖的基础时有效力存在,例如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共有财产存续期间,当共同遗嘱人均已死亡,共同遗嘱开始全部生效。
共同遗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对全体公民具有约束力。
1.2.4 共同遗嘱的变更和撤销共同遗嘱的变更或撤销,是指共同遗嘱人协商一致后,使原立的共同遗嘱变更意思表示或归于无效的行为。
共同遗嘱变更的限制是在法定事由发生的情况下由后死亡一方处分自己所有的财产。
2 共同遗嘱的概念界定2.1 共同遗嘱的定义共同遗嘱,又称合立遗嘱,具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依其共同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同一份遗嘱。
以其是否实质上具有遗嘱人的共同意思,共同遗嘱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和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
所谓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是指仅是记载于同一遗嘱文书上,而内容上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同遗嘱。
形式上的共同遗嘱仅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一性,即最简单的表示在同一张纸上,但在内容上各遗嘱人却是进行的独立的意思表示,同时相互间不存在制约和牵连。
形式上的共同遗嘱,一份遗嘱的法律效力生效与否,并不影响另一份遗嘱的内容和法律效力。
而实质上的共同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将其共同的意思表示通过一份遗嘱表示出来,形成一个内容共同或相互关联的整体遗嘱。
严格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应仅限于实质的共同遗嘱,而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仅以形式为联系纽带,内容上无本质的联系,与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文所探讨的也仅限于实质上的共同遗嘱。
2.2 共同遗嘱的三种形式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1)相互遗嘱:即遗嘱人相互指定对方为自己的遗产继承人。
典型的是在夫妻共同遗嘱中约定,任何一方先去世的,其遗产由另一方继承。
(2)第三人终意受益之共同遗嘱:这种情况下的遗嘱又分两种,一种是共同遗嘱人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这种情况下需共同遗嘱人均已死亡,共同遗嘱才发生法律效力,部分共同遗嘱人死亡并不发生法律效力;另一种是共同遗嘱人相互继承遗产后,再指定由他们共同指定的继承人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
3 夫妻共同遗嘱的生效要件《法学阶梯》中说:“个人无论如何处置其财产法律都认可。
”笔者赞成这种看法,将此私法理念延伸到共同遗嘱问题中,体现为遗嘱篇是民法典中当然存在的法律篇章,继承法作为民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私法调控市民社会的重要法律手段,它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自由处置共同的财产。
夫妻共同遗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我们共所达成的共识。
它应符合以下要件:首先,遗嘱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具体要求是夫妻双方智力健康,精神正常,可以识别自己行为能力,并对自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第二,主体是夫妻双方,夫妻作出的共同法律行为。
此时讨论的是夫妻共同遗嘱,所以遗嘱人为合法的夫妻,如此方能订立夫妻共同遗嘱,否则共同遗嘱因主体不合规归于无效。
第三,处分的对象应当是遗嘱人即夫妻双方所有的可自由处分的共同共有财产。
遗嘱人不能处分国家以及他人的所有的财产,这是公法上维护公共秩序的要求。
第四,需要有明确的表示行为,具体体现为共同遗嘱的表现形式应当是书面的,或是其他与书面形式有相同效力的表现形式。
另外,还可对共同遗嘱进行公证。
4 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4.1 夫妻共同遗嘱的有效状态共同遗嘱作为一种遗嘱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时间效力是有限制的,共同遗嘱自其符合共同遗嘱的生效要件时开始生效,而其归于无效的时间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夫妻共同遗嘱,夫妻关系的存续时间作为双方共同遗嘱有效的时间段,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夫妻关系存续,则共同遗嘱有效,当夫妻关系解除,夫妻共同遗嘱失效,例如,德国民法典第2268条规定,在婚姻关系无效或者解除的情况下,共同遗嘱是无效的;另一种是以有共同共有的可处分财产的存在时间作为条件的,共同共有的财产存在,则共同遗嘱所处分的对象存在,则共同遗嘱仍然有效,若共同共有财产灭失了,则共同遗嘱的基础不存在,共同遗嘱也就无效了。
4.2 夫妻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共同遗嘱人死亡时间往往有前后之分,由此,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需要依照遗嘱的具体情况来定:第一,相互遗嘱:夫妻在共同遗嘱中相互指定对方为自己遗产继承人的,遗嘱人一方死亡时,共同遗嘱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遗嘱人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产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夫妻任何一方死亡,遗嘱都不发生法律效力,当共同遗嘱人都死亡后,遗嘱才生效。
第三,夫妻双方在遗嘱中相互指定对方为遗嘱继承人,并以共同的意思表示将遗产留给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遗嘱人一方死亡的,遗嘱部分发生法律效力,当共同遗嘱人全部死亡后,共同遗嘱全部发生法律效力。
4.3 夫妻共同遗嘱的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若是法律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则共同遗嘱的有关条文在全国各地区都发生效力,但可以根据地方有关的风俗习惯,可以指定相关的具体规定。
由于是夫妻共同遗嘱,那么主体必须是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方能设立夫妻共同遗嘱,婚姻关系无效或解除,共同遗嘱相应的就失效。
5 共同遗嘱的变更和撤销5.1 夫妻共同遗嘱的共同变更或撤销共同遗嘱的撤销,是指共同遗嘱人协商一致后,使原立的共同遗嘱归于无效的行为。
对此学者有较大争议。
共同遗嘱作为一种遗嘱的特殊表现形式,一般遗嘱可以撤销,作为一般遗嘱下位概念的夫妻共同遗嘱,当然也应该可以撤销,根据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可以对夫妻共同遗嘱做出符合夫妻双方意思的改动,改动的效力应当收到法律的保护。
5.2 夫妻共同遗嘱变更和撤回的限制(1)限制撤回的基础:共同遗嘱毕竟不同于单人的遗嘱,是夫妻共同的对财产的意思表示。
但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少有同时死亡,有其先后死亡的顺序,若是认为只有夫妻双方同时在世,协商一致,方能改变共同遗嘱的内容,就极易出现后死亡一方的遗嘱人的合法权益和遗嘱自由不能得到私法强有力的保护。
如此既违背了民法上要求的公序良俗原则,也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例如本文案例中的魏文娥,若是法律硬性规定她的第二份遗嘱无效,这样就否定了魏文娥的法律权益,她的儿子张大军这种不赡养的行为就得到了不良的助长,若是如此立法,这种现象将引导不良社会风气的助长,法律则没有起到协调社会利益的作用,原则上法律是不应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法律没有保护在后死亡一方的遗产利益,不符合现实基础,也不符合现有的法律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共同遗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由单方修改的。
(2)限制性规定:共同遗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修改的,但是这种自由不是无范围的无限制的,若是如此,则共同遗嘱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完全可被一般遗嘱所替代。
必须依照现实,采取列举式或者概括式的方式,对由后死亡的一方可以修改共同遗嘱的情况进行明确化,例如,继承遗产的子女不赡养老人,虐待、遗弃老人等等情况下,后死亡一方的夫妻共同遗嘱人可以修改共同遗嘱。
夫妻共同遗嘱修改的财产范围的限制:若是对共同遗嘱修改的财产范围不作限制,后死亡一方可以改变全部财产的处分的方式,一方面,不尊重先死亡一方的遗嘱自由,侵犯了逝者的处分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侵犯了继承人的对遗产的期待权,再者,变相的否定了共同遗嘱存在的必要性,共同遗嘱没有起到它解决继承纠纷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若是后死亡一方的共同遗嘱人对共同遗嘱进行更改或撤销,其处分的财产份额,只能是共同遗嘱中自己的占有份额。
如此,一举三得,维护了共同遗嘱的有效性,尊重了先亡者的意思表示,也起到了保护后亡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3)变更或撤销权利具体行使:一种情况是,共同遗嘱人在遗嘱中指定他们的遗产留给共同指定的人。
在一方死亡后,生存的一方如果变更或撤销遗嘱,那么死亡一方的遗嘱就部分的发生法律效力,后死亡的一方只能变更或撤销属于自己财产的部分。
换一种说法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共同遗嘱,都仅限于自己有权处分的部分,而无权变更或撤销先死亡一方的内容。
此即共同遗嘱部分生效;另一种情况是共同遗嘱人在遗嘱中相互指定对方为自己的继承人,并约定共同遗嘱人的后死亡者将遗产留给共同指定的人。
笔者认为当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理论上后死亡一方就取得该遗产的所有权,依法享有了对该遗产的处分权,但由于其遗产由共同指定的第三人作为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是后死亡取得遗产的条件,由此共同遗嘱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将遗产交由共同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获得,因此,如果允许生存的一方变更或撤销共同遗嘱,则侵犯了已经死亡一方遗嘱人的处分财产的权利,同时也侵害了共同遗嘱所指定的最终承受遗产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如果要变更或撤销共同遗嘱,就应当视死亡一方原有的将遗产交由其继承的意思表示为撤销,其遗产直接交由共同遗嘱中指定的最终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