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答张十一【1】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1】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
【2】踯躅:即羊踯躅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描绘了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
B. 颔联“竞”字写出了筼筜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悠然开放。
C. “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
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
16. 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C.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D.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戎昱《桂州腊夜》)17.《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
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南涧中题(节选)柳宗元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韩愈之文长于针砭时弊,《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①_______,_____②_____。
’”《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表达了他在潭边的所见所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遥想三国时周瑜“____⑤______,谈笑间,____⑥_______”,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_____。
”琵琶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
答案: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5.(3分)A(“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有误。
)16.(3分)C17.(6分)答案要点: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忧愁、痛苦。
(答思念友人、失路不得志亦可,2分)不同点:韩诗表达出“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的情感(或:韩诗表达了短暂的欢愉)(2分)。
柳诗则主要表达了孤寂无人知的痛苦(2分)(或:柳诗表达了对后人有一点期许的感情)。
18.(8分)①位卑则足羞②官盛则近谀③凄神寒骨④悄怆幽邃⑤羽扇纶巾⑥樯橹灰飞烟灭⑦同是天涯沦落人⑧相逢何必曾相识丰台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渔家傲苏轼临水纵横回晚鞚【1】,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2】旌旆拥。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注:【1】鞚,有嚼口的马笼头。
【2】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
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
B.“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
C.“秋阴重……云凝冻”,秋天阴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
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
D.“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
16.“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
这里把人比作物去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3分)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江楼感旧》)17.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
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写到“西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②本诗写到“美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酒:“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③本诗中的“旌旆”,是古代旗帜名,《曹刿论战》中也写到旗:“,,故逐之。
”答案石景山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注】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倩:请,央求。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出作者在伤老悲秋的凄凉中,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自我宽慰的心境。
B.颔联写作者笑请友人代为“正冠”,却难掩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羞愤心情。
C.颈联写出了水流奔泻、两峰并峙的宏大气势,意境开阔,又给人以萧瑟之感。
D.这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诗人满腹的忧情却以壮语写出,凄楚悲凉又慷慨旷放。
16.本诗颔联是“流水对”,即上下句结构相同,意义相承,顺序不能颠倒。
下列各联的对仗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17.本诗尾联有另一个版本:“明年此会知谁在?再把茱萸仔细看。
”请结合本诗内容,比较这两个尾联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6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中,从来不乏借四时景物抒写情感的佳作。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暮春时节“崇山峻岭,”,“天朗气清,”,友人相聚,“信可乐也”。
而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山间春日是“野芳发而幽香”,夏日是“”。
李清照笔下“,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景透露出无法排遣的凄凉愁苦。
陆放翁则在《书愤》中借“,”回顾了自己于严冬寒秋时节抗敌卫国的峥嵘岁月。
答案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 16.D17.【答案示例】“知谁健”和“知谁在”都包含着对来年重阳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对自身垂暮的担心,而后者的担心更为复杂伤感。
“知谁在”既可理解为“有谁在场”,担心各自漂泊难以相聚;也可理解为“有谁在世”,担心时不我待生命终结。
“醉把茱萸”突出了今日欢饮尽兴之态,期待来年再相聚;“再把茱萸”强调了手拿茱萸反复观看的情态,对今日的欢饮尽兴多有回味不舍,也暗含着对年华老去、命途多舛、欢乐难续的无奈。
后者更为冷静,也更为悲凉。
【评分标准】围绕“健”“在”所在的句意分析抒情差异3分,围绕“再”“醉”所在的句意分析抒情差异3分。
18.【答案及评分标准】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佳木秀而繁阴梧桐更兼细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每句1分,共6分)顺义一模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6—20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①蜀中九日卢照邻王勃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望乡台,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席他乡送客杯。
他乡共酌金花酒②,人今已厌南中苦,万里同悲鸿雁天。
鸿雁那③从北地来?【注释】①玄武山:蜀地山名。
②金花酒:菊花酒。
③那:奈何,为何。
16.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
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
D.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
17.请对卢照邻诗中“归心归望积风烟”中“积”字的用字之妙作简要分析。
(4分)18.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
试作简要分析。
(6分)19.登高远望,总能令人看到不同寻常的景色,产生特殊的感受。
如王勃登上滕王阁这座“天人旧馆”,就看到了“层峦耸翠,;,下临无地”的景色。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便发出了“舞榭歌台,”的感慨(3分)20.上面王勃诗中“台”“杯”“来”是韵字,杜甫的《登高》也用到这几个韵字,请写出其中与王诗韵字相同的两句。
(2分)答案16.(3分)答案:D(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看,两人都在蜀地)17.(4分)参考答案:“积”字用得好,既写出风烟浓重,迷茫一片,是眼前的实景,又写出诗人心中思乡之情的浓厚,情景紧密交融一起。
【评标】景与情各2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参考答案:相同: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卢诗看到鸿雁“守信”,在秋季南飞回乡,而自己却客居异地,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
王诗是写自己已经厌恶南方,而质问鸿雁为何非要飞到这里,以此表现思乡之切。
【评标】每一点各3分。
意思对即可。
19.(3分)答案:上出重霄飞阁流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评标】每句1分。
错一字则此句不得分。
20.(2分)答案: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不尽长江滚滚来【评标】答出任意两句即可,每句1分。
错一字则此句不得分。
通州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8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遥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
B.竹林环抱的船坞里没有一丝纤尘,只见傍水的亭轩和澄澈的湖水。
C.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送往氏兄弟所在的地方。
D.时令已届深秋,但浓重的阴云久久沉积不散,孕育着浓浓的雨意。
16.下列诗句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与本诗相近的一项是(3分)A.小沼如盘水浅清,菰蒲新发获芽生。
连筒引却前溪水,养得芭蕉听雨声。
(徐居正《即事》)B.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
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
(真山民《春游阻雨次韵》)C.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
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高启《雨中闲卧》)D.蝉歇还惊络纬鸣,秋风忽已动江城。
山窗寂寂无眠夜,梧落芭蕉听雨声。
(黄姬水《秋夜》)17.《红楼梦》中众人游荇叶渚时,黛玉说她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诗,但故意引错。
请你说出“残荷”与“枯荷”的不同,并结合《红楼梦》简述曹雪芹这样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