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B .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C .声波是横波D .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 .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质点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速度也不一定相同D .质点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3.如图所示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5个单摆,其中A 、D 摆长相同,先使 A 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可以发现( ) A .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 摆相同 B .B 摆振动的周期最短 C .C 摆振动的周期最长 D .D 摆的振幅最大4.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4.5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一定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5.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 =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2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m/s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再过0.5s ,P 点的动能最大;D .再过2.5s ,P 点振动路程为1.8cm 。
6.如图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t /sy /cm-0.2O 0.2 0.51.01.5x /my /cm-0.2O 0.2 24 6P甲乙0 2 -22 468 10 12x/my/cm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7.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
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
则该波的()A.周期为△t,波长为8LB.周期为23△t ,波长为8LC.周期为23△t,波速为12Lt∆D.周期为△t,波速为8Lt∆8.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回波来探测目标方向和距离的一种装置,雷达的天线犹如喊话筒,能使电脉冲的能量集中向某一方向发射;接收机的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发射机所发出电脉冲的回波。
测速雷达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由回波的频率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雷达发射的是不连续的电磁波B.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C.目标离雷达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D.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9.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图9中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A.a、c B.b、c C.a、d D.b、d10.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 以表彰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B.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递信号C.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a b c dD.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11.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 、b 。
已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
下列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12.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60,90abc bac。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 .从ab 面射出B .从ac 面射出C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D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垂直二、填空题:13.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5cm 。
实验时,首先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_________和________竖直且互相平行。
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 )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 )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 )所示,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 ,则待测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nm 。
三、计算题:14.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图7中的坐标原点O 处,经过0.4 s ,振动从O 点向右传播20 cm ,P 点离O 点的距离是80 cm .求: (1)P 点起振时的速度方向如何?(2)该波从原点向右传播时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 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保留一位小数)15.已知在t 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 2光滤光单双遮光屏b cao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t 2-t 1 = 0.02s 。
求: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t 2-t 1<2T ,且图 中P 质点在t 1时刻的即时速度 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T<0.02s ,且从t1时刻起,图中Q 质点比R 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16. 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为R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射向一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 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已知玻璃半球的半径为R ,屏幕S 到球心的距离为d (d>3R ),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 ,求屏幕上被照亮区域的半径。
1.用临界角为42°的玻璃制成的三棱镜ABC ,∠B=15°,∠C=90°,一束光线垂直AC 面射入,如图它在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为 [ ]A .2次B .3次C .4次D .5次4.如题20图所示,空气中在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 上的光,则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A16R π B 14R π C 13R π D 512R π 5.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A 、62B 、2 C 、32D 、3 7..如图是一个1/4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 、F 、G 、H 将半径OM 分成5等份,虚线EE 1、FF 1、GG 1、HH 1平行于半径ON,ON 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 =5/3,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A.不能从圆孤1NF 射出B.只能从圆孤1NG 射出C.能从圆孤11G H 射出D.能从圆孤1H M 射出10.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30o ,斜边AB =a 。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
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o 的入射角从AC 边的中点M 射入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物理选修3-4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 解析: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基本运动特征。
如图所示,设质点在A 、B 之间振动,0点是它的平衡位置,并设向右为正在质点由O 向A 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0为起点的,故其位移为负值;而质点向左运动,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速度也为负值。
质点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回复力为零,加速度为零,但速度最大。
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可正可负,由F =-kx 知,x 相同,F 相同,再由F =ma 知,a 相同,但振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3.AD 解析:本题考查受迫振动的特点。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的质点达到共振。
当图中的A 摆摆动后,由于A 摆是悬于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A 摆摆动对水平绳有周期性的力的作用,使得悬于同一根绳上的其他各摆均做受迫振动,且周期均等于A 摆振动的周期。
而D 摆的摆长与A 摆的摆长相等,D 摆发生共振,其振幅最大。
4.AC 5.AC 6:BC7.【解析】 由图所示,知运动时间3/2t T ∆=,波长为8L ,故2/3T t =∆,波速/12/V T L t λ==∆【答案】BC 8.ABDA O B9.【解析】单缝衍射的条纹是不等间距,中央亮纹又宽又亮【答案】D 10.BC 11.B 12:BD 二、填空题:13.光源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594 三、计算题:14.(1)向下 (2)1.9s15.⑴向右传播 v= 100(3n+1)m/s (n=0,1,2,…) 向左传播v=100(3n+2)m/s (n=0,1,2,…)⑵ v=500m/s ⑶ v=100m/s16.【解析】光恰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线射到屏幕S 上的 E 点到亮区中心O ′的距离r ,就是所求最大半径, 设临界角为C ,如图所示n C 1sin =…………① 又CROF cos = …………②C OF d E O cot )(-=' ………… 解得nR n d E O r --⋅='=12 …………④4答案:B【解析】根据折射定律,rsin 45sin 2︒=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过O 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 界面上点C 射出,C 到B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 的光线入射到AB 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界角公式21sin =C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 界面上的临界点为D ,此光线在AO 界面上点E 入射,在三角形ODE 中可求得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 到D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