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该方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比较适用。如人们常将我国土地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为山
体
地、高原、丘陵、平原和川泽等土地类型。
系 (2)以地貌、土壤因素为依据
如在《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提供的平地潮土型水稻土水田、平地潮土水浇地、 台地褐土水浇地等,即是采用这种分类依据进行的土地类型划分。
(3)以地貌、土壤、地下水因素为侬据。
国
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也可以叫作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
土 (三)土地生态分类
地
土地生态分类即是在考虑了以上土地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利
利
用管理的需求,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建立一套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生态性的土地分类
用
系统是依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
我
特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国 2、土地评价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土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地 (一)土地自然分类
利
土地自然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也可叫作土地形
用
态分类系统。
分 (1)以地貌因素为依据
类
国
主要考虑土地生产利用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评价
土
具有重要意义。
地
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
利 用 分
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元。它们在地域上不一定连片, 同一类型可重复出现,同类单元具有相似性,不同单元则存在差异
类
性。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
地
在土地类型划分时就可以依据这种发生学上的因果联系进行土地类型的划分,
利
保证同级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和上下级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用
符合类型学的类型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分
2、综合性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
应体现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所赋予土地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在属性所决
体
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特征的反映。在依据土地
系
似性的总结。这样的类型单位是由若干个土地个体单位集合而成,具有某种相似
的地理过程和特征以及相对一致的生产潜力和相近的土地利用方向,从而成为科
学评价土地质量的基本单位。
土地分类的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土地类型调查、制图和信息管理的基础;
②揭示土地类型的发生、发展及其组合规律的基础,并为分析土地类型与土地资
系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分类时,就必须全面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发现
利 用 分
2、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土地,从而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开发、利用、 保护、改良、调查、统计和管理等。
类
土地分类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分类标志,分类标志依据土地分类成果应用的需要而
体
不同。土地分类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的类型研究法,是对区域土地个体单位相
第一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分类概述
第 七
一、土地类型
章 1、土地类型的概念
我
土地类型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依据相似性,对同
国
一级的土地个体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这种相似性主要由地方性自然要素分异规
土
律支配,也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显著影响。进行土地类型研究关键在于分析土地
地
的自然特征,其中包括土地的形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分布规律。
生态分类系统的目标是提供简明、整体、标准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能表达景观中 生物和自然特征的信息。生态分类系统能够提供全局规划最佳尺度和更具有操作性 的分类方法。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七
(四)土地利用分类
章
土地利用类型则是在土地自然条件基础上的人类活动的结果,是
我
土地经济状态的反映,考察的是土地自然经济综合体,其划分依据
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应用分类表现了土地的生产利用属性,如城镇土地分等
定级、耕地资源等级分类等。
三、土地分类原则
第
七
(一)基本原则
章
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
我
土地类型的划分首先取决于全部自然因素的综合特征。土地类型的各组成要素
国
之间存在发生学上的有机联系,每一种土地类型都有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由
土
于同种类型土地存在着发生和发展条件以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相似性,因此,
源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之间关系提供依据;③土地评价、规划和持续利用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七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 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有:
章 1、土地自然分类-可以根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
体
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系
(四)土地利用分类
第
七 1.基础分类体系
章
——把土地资源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发生过程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综合本,并以整个
我
自然综合体的发生过程和形态作为基础,根据整体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
国
类。这种分类主要以成因和形态为标准,在划分上主要依据地理因素的组合和特
土
点,揭示了土地资源的发生、演化、属性和分异规律。
(4)以地貌、土壤、植被因素为依据的分类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山区土地类型的划分。
二、土地分类系统
第 (二)土地资源分类
七
土地资源分类是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
章
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潜力评
我
价等都牵涉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双重性。这样的分类单元必须同时反映土地自
地 利 用 分 类
2.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的特定目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分类,并选择与特定目的 关系密切的土地资源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作为分类依据。如土 地利用现状分类。该分类是了解土地生产利用性能的有效工具。
体
3.应用分类体系
系
——直接用于生产部门的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土地分类直接为国
分
的人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标准建立的。
类 土地生态分类是描述和划分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生态学特征区域的过程,以现代生态
体
学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信息,将某地区复
系
杂的环境梯度,按其生态属性的异同进行合并和区分,构成不同的立地单元。
生态分类系统是一种确定、描述并绘制生态系统类型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