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作为一个工科生,但这并不能影响我对音乐的热爱。
很小的时候在电视或其他一些地方就见过很多乐器,还有很多音乐家们演奏动人音乐的场景,他们用乐器演奏的时候特别陶醉,那种场景特别迷人。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很希望自己也能用某些乐器弹奏一些曲子。
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没能很好的接触各种乐器。
我最喜欢的乐器要数钢琴了,它一直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它的声音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
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出于对钢琴的喜爱,我到报了钢琴鉴赏这门课。
通过学习,我对钢琴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低音为A2;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5(88键)。
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国的一次演出。
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音乐会所用的大三角钢琴是乐器中的庞然大物,有9英尺长,最重的可达79吨。
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钢琴是一架1888年生产的斯坦威(steinway)牌三角钢琴,1980年在纽约以18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
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钢琴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成为爱好者的购买对象。
三角钢琴(grand piano)则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
立式钢琴采用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与厚度。
在此之前的立式钢琴高度达2.4米。
现在的只有1-2米高。
三角钢琴有2.7米长。
应用谱号:高音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低音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踏板机械(包括顶杆和踏板)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琴弦列:高、中音琴弦由钢丝制成;低音琴弦由钢丝加上紫铜缠丝制成。
音板:木质结构。
木材要求质地柔软、有弹性、易传导振动,以白松或梧桐为最佳。
支架:包括铸铁支架和木支架两部分。
键盘系统:黑白琴键由象牙或电木制成;音棰常用木制。
踏板机械:金属结构。
外壳:漆饰木板结构。
乐器特色: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
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
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
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
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
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
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我觉得钢琴能吸引那么多人,除了它自身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些赋予钢琴意义的演奏者们。
几百年来,在历史上涌现了多少著名的钢琴家。
而我比较喜欢贝多芬,肖邦,还有我们中国的朗朗。
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
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
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
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
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
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
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郎朗:出生于中国沈阳,是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洲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
年仅27岁的他,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郎朗的音乐才华以及热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使他成为古典音乐最理想的诠释者和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戏剧性的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由著名指挥大师埃森巴赫指挥。
开场前,著名艺术大师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从此,郎朗与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陆续签约,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朗朗出色的表演博得全世界人民的赞美。
正是有了这些钢琴家们,钢琴才有了灵魂,钢琴才真正被赋予了意义。
钢琴只属于那些热爱它的人。
正是有了这些热爱钢琴的人,才会有像《幻想即兴曲》、《彩云追月》、《夜曲》、《月光》等这样的世界名曲。
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要想弹奏一首美妙的曲子,是要经过多少的练习。
我在课余时间会到音乐舞蹈学院一个朋友的琴房练习弹钢琴。
在这期间我得到了很多乐趣,即便我现在弹的很不熟练,但我热爱钢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弹一首动听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