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概述教案

心理健康概述教案

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教案
和变态心理等。

即心理和精神是正常的,但是正常是相对的,正常都有一定的范围,偏离了常态一般都可以称为疾病。

而且健康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从低到高分为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神经症、精神障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极端心理健康水平。

各种心理健康水平没有绝对的界限,每一种心理健康水平都与另一种水平相联,很难将一种心理健康水平同另一种截然区分开来(极端情况除外)。

一个人没有心理疾病,并不代表着他就有健康的个性。

其实关于健康来说,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心理一般来说都是健康的,只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在适应社会和外在环境的过程中才生病的,变的不健康的,所以每个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只要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都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2.心理健康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描述,并无一个普遍模式。

对于不同的人,心理健康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中,其反映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可能是不同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模式中的一种。

自我实现者模式: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学说旨在研究和挖掘人类心理的最大潜力,他把那些能发挥自身遗传限度内最大可能力量的人称之为“自我实现者”,亦即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他认为这类人在人类中并不多见,但却是我们的楷模。

二、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
人们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人们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人们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

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大学不是人间天堂
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

其中一部分人们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人们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人们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

但人们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人们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

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人们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人们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

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

有些人们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人们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人们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人们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人们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人们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人们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
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

维护好心理健康,能使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而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从而实现延年益寿,幸福生活的目标。

那么,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1、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做到自知、自尊和自爱,要正确认识和评论自我价值,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充满信心的良好状态,去面对现实。

2、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要顺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做到对社会适应自如,能改造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同时也能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3、做情绪的主人
遇事不急不怒,善于摆脱消极情绪的纠缠,保持积极乐观、愉快和悦的心境,能自我控制情绪,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人际交往,多与社会接触,在与人交往中,消除孤独感和封闭心理,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并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5、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要保持与现实的联系,争取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显示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做到上述几条,就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四、自我成熟度测试
总结
教学板书:
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2、心理特点;
3、保持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