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心得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心得

浅谈小学固定资产管理
孙受镇西杨小学任旭日
固定资产占据着学校资产价值总额中的绝大部分,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其具有安全和良好的使用状态,创造美好的环境,对教育教学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固定资产管理时间不长,有一点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目前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绝大多数学校能按照《财务管理办法》进行日常操作,明确管理目的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办学成果,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产权明晰,家底清楚,设施完好,环境优美”。

能按照规定进行分类设置账簿和核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核算起点和计价办法,部分学校已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软件“小学通用校产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正逐渐向正规化迈进,但距离规范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问题总结如下:
1、固定资产管理混岗现象较为严重。

普遍存在一人兼职互不相容的多岗现象,违背互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的会计原则,账、物管理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借用还手续不完备,存在管理漏洞,对个别固定资产不能正确断定其是在校内使用还是已被私人使用,从而形成资产流失的暗道。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交接手续不完善,工作衔接性差。

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稳定,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好的普遍现象,由于人员不足或是其他原因,
加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领导一句话就是另一个人,交接手续过于简单,甚至没有,不能保持工作的连贯性,经常是另打锣鼓另唱戏,由于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容易使原来已经漏账的资产(主要是指校外个人使用的部分),可能永远不能入账,造成账实不符;由此,还容易使一些体积较小、价值较高的资产变为私有,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等,这种混乱现象使得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3、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入账价值不准确,入账时间不及时。

①手续不完备,部分学校对无偿调入、调出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有些资产的转让、报废等处置,有意或无意间不履行手续或履行的手续不全,就自行冲减账目,特别是单位价值超过规定额度应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的资产,有“先斩后奏”的现象,也就是处置结束后再补办手续,处置资产的过程失去了控制,容易形成舞弊,没有真正理解审批的含义,失去了监督的意义,给每年的国有资产统计和单位产权年审带来许多麻烦,徒增许多工作量。

②入账不及时,个别学校固定资产购入后已超过一个季度,还未记账,对已交付使用的楼房等建筑物,因没有决算,久拖不入账,使账实严重不符。

4、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形同虚设。

好多学校对上级规定的定期(寒暑假)不定期(管理人员变动或其他特殊情况)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力,对报表应付了事,不进行实地盘点,账是账,物是物,未能通过实地盘点根据盈亏进行调整,二者失去一致性,真正的家底不清楚。

5、会计与资产管理员不能平行登记,达不到账账相符。

表现一,部分学校由于内部管理不到位,账务运行程序不完善,会计与资产管理员双方的账目彼此之间不能实现平行登
记,有漏账现象,使两账资产总额不相符;表现二,还有部分学校,会计与资产管理员虽能达到两账资产总额相符,但记账过程不符合规定,会计平时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进行核算和登记,而是学期终了或年度终了把资产管理员的资产账面本期增减余额过度过来,完全是“拿来主义”,从而失去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二、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管理问题,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但管理水平的高低归根结蒂是人的问题,是以人为本与理念结合的产物。

作为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

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提到议事日程,更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重进轻管,重钱轻物,争取资金的积极性高,而一旦变为资产,认为东西已经是自己单位的了,思想马上就松懈了,从外往里要钱要物的心理态度与管好已有资产的心理大相径庭。

2、具体分管者头脑中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贫乏、能力欠缺,平时又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加之工作作风不够严谨,不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造成工作计划及安排不具有可操作性。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多数学校在安排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有两种倾向,一是,主要安排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综合能力不太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较差,工作效率低,要达到管理
的规范性难度较大;二是,有少部分安排“一线”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兼职管理,但这些人员都超工作量,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同样达不到管理的规范性。

4、评价机制尚待完善。

①小学教师绝大多数人员在工资晋升等方面,是以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职称)为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其所评聘的职称不能挂钩,这种评价机制的不相互联系性,导致该部分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影响。

②学校“一线”和“二线”即“前勤”和“后勤”的区分,必然会在评“优”评“先”方面有所侧重,同样的条件下,在后勤能被评为优秀或先进的机会就少,这种机会的不均等性,也会不同程度的挫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1、强化学校主要领导是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要安排得力人员,根据上级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对该项工作的关注度,与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经常沟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体贴他们,尽可能少更换管理人员,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多给他们创造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其适应工作的能力,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2、按规设岗,合理设岗,确定岗位职责和相应权限,记账与实物管理分离,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而不能身兼数职。

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并定期进行检查考评。

3、建立健全资产账务运行程序,完备手续,以防止核
算中的漏记、少记和不平行登记现象发生。

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设置一名总管理员和多名部门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总管理员管理全部固定资产,部门管理员管理一类或几类固定资产。

4、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工作小组,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物尽其用。

达到全员管理境界,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

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成员(会计、总管理员、各部门管理员)。

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总负责)——副组长:总务主任(靠上组织实施和管理)——会计、总管理员(平行登记互相监督)——各部门管理员(分别与总管理员平行登记互相监督)——议事、理财小组及师生代表(日常监督)。

体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主线:领导重视程度+ 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 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5、提高工作效率,用计算机管理代替手工管理。

全面利用“小学通用校产管理系统”等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从繁杂的手工记账、算账、数据汇总统计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6、膨胀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使用价值。

固定资产管理不能仅仅体现在记好账、管好物上,应根据数据的记载,进一步进行加工提炼,要象会计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进行财务分析那样,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掌握学校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个进程,找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配置的合理与不合理程度,对学校以后的发展进行分析,避免资产配置
的盲目性,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寻求质和量的最佳配置方案,供学校参考,以有利于领导做出正确决策,使有效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