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教程》课程教案课程编码:学时数:64 学时(其中:理论 32 ,实践 32)学分数:4 学分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授课班级:广本 1801先修课程:电视摄像、premiere 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课程。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面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微电影的概念和稿本写作、制作工具的使用和技术标准、拍摄和编辑的技巧、微电影创作的完整过程以及中外优秀微电影作品赏析。
本课程大纲根据科技应用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
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
能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教学中积极采用与多媒体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学会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
主要教学方法:1、讲授法2、观摩影视作品3、影视作品分析法4、讨论法5、实践操作法四、参考教材1、《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李宇宁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2、《微电影创作教程》,孙茜芸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3、《微电影创作基础》,冷冶夫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五、教案授课章节:第 1 章认识微电影(4 学时)教学内容:第 1 节微电影产生的背景第 2 节微电影的发展历程第3 节微电影的类型课时安排:理论讲授4 学时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以PPT 课件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电影的基本概念、微电影的起源、微电影的发展历史以及微电影的分类。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微电影制作按制作人群分类、按制作目的分和用途分类以及按表现的主题分类这三种基本分类方法。
本章难点:微电影的类型和分类。
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以PPT 课件为辅,并以影视作品观摩与影视作品分析等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第 1 节微电影产生的背景、概念和定义什么是微电影?为什么取名微电影而不是微视频?微电影用数字摄像机或其它数字媒体拍摄就可以,还是必须要用胶片的制作工具拍摄?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有无其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微电影的时间长度应该怎么界定?微电影赖以生存的传播平台是什么?这些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疑惑在电影研究者那里同样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是专业电影人的专利,对普通人来说,没有根植的土壤,电影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大师”和“大片”、“大制作”、“大投入”等高门槛压抑了电影爱好者强烈的自创电影的情结。
然而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网速的提高,微博的出现为大众展示“微视频” 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
无需严格审查,网络准入的低门槛为“微视频”的制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创作品的机会。
影院播放方式的变化也为微电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数字媒体设备进影院,数码影视作品可以在影院播放,胶片电影可以转换为数字视频文件在网络播放,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来电影和电视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专业性。
此外,国际电影短片的开拓也影响着国人的视野,国内专业电影人制作的有明星参与的经典作品《一触即发》成为了非专业人士微电影创作的样板。
同时,网站拓展视频领域成了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影视作品一路飙升的价格正慢慢把网站的利润消耗殆尽,网站就只有另辟蹊径从微电影方面寻找突破口。
如今,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放映银幕越来越大,微电影观看屏幕越来越小,用智能手机获取网络信息成了多数年轻人的时尚。
微电影时代来临,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形成,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微电影的制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些都为微电影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二、微电影的概念和定义对于微电影的概念和定义,研究者和业内人士有较多表述,具体如下:用数字摄像机或其它数字媒体拍摄的,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投入、微时长、微制作的作品。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第 2 节微电影的发展历程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有较漫长的酝酿期和发展期。
微电影却不一样,它一出现就像十二级台风,瞬间刮遍全国,并且还有越刮越猛之势。
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可言,它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数字制作技术的普及外,还和以下因素有关:一、微博与微电影电影诞生之初都是以单本记录短片的形式出现的,不管片长多短不叫“微电影”;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制作的几百部剧情电影短片,不管成就多高不叫“微电影”;“戛纳电影节”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的系列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不管影响有多大不叫“微电影”;许多外国优秀短片不论是否在我国视频网站流行,也不叫“微电影”。
可见,“微电影”这一名称不仅具有网络传播特性,还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国特色。
二、视频网站与微电影专业电影人制作的高端微电影作品需要通过视频网站传播,而草根微电影也需要大量的传播平台,原来很少的视频网站已经不够用,所以各大网站纷纷开设视频网站或微电影频道,在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份额争抢中赢得一席之地,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集中展播。
一方面,众多的草根作者有了向外展示自身作品的机会;另一方面网站可以借助微电影大打贴心牌,增加人气,同时利用微电影搭载广告,获取利润。
三、商业广告与微电影微电影出现之初,草根的纯娱乐性恶搞作品曾在网络上引起轰动,虽然没有赚钱效应,但这一新式的传播效果却引起了网站经营者、影视公司和商家的极大兴趣。
他们参与投资扶持微电影的发展,同时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微电影的小时长、小投入、小场景、小制作、短平快的制作特点不但颠覆了传统电影追求“高、大、上和鸿篇巨制”的制作理念,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电影瞄准票房收入的营销理念。
借助微电影的搭载广告,是诸多视频网站的基本盈利方式。
而借助微电影的剧情吸引观众,悄悄地植入软性广告,先吸“人气”,再吸“财气”,“利上加利”。
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微电影广告” 和“微电影营销” 的新模式。
四、草根作者与微电影微电影起源——从草根恶搞视频始的,恶搞视频又是从央视开始的。
央视部门年会片《粮食》、《分家在十月》在内部流传,其后是北京电视台的卢小宝为北京演艺人协会制作的年会片《大史记》在网上流传。
此三片都借助经典电影的影响力说事,开剪辑、戏仿、恶搞经典电影之先河(参见课本 P10 详细介绍)。
2005 年年底,草根作者胡戈对电影《无极》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上“一夜走红” ,从此引发了众多草根作者对网络视频浓厚的兴趣,从而拉开了草根制作微电影的序幕。
借助数字电子制作设备的低成本和网络的低准入门槛,草根作者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急速将微电影市场推向繁荣,也成为了将专业电影人制作的微电影推上象牙塔尖的巨大基石。
第 3 节微电影的类型微电影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历史比较短,相关的研究也很少,因此还没有明确的分类。
不过大体上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分类:一、按制作人群分类(一)专业制作人微电影(二)自主创业者微电影(三)大学生微电影二、按制作目的和用途分类(一)广告微电影(二)文化传播微电影(三)形象宣传微电影(四)公益微电影三、按表现的主题分类(一)爱情微电影(二)亲情微电影(三)青春励志微电影(四)行业微电影影视作品观摩赏析:微电影《百花深处》导演,陈凯歌课后小结:本章学习了微电影的基本概念、微电影的起源、微电影的发展历史以及微电影的分类,提出了按制作人群分类、按制作目的和用途分类以及按表现的主题分类这三种基本分类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1、你是如何定义“微电影”的?2、试提出你的微电影分类方式?3、为什么 2011 年会被称为“微电影元年”?4、微电影创作是否能成为一种强势的文化产业?第 2 章微电影创意与稿本写作(4 学时)教学内容:第1 节选材第2 节构思第 3节故事线第4 节微电影中的人物第五节结构第六节微电影稿本写作的样式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电影稿本应该从构思、选材、立意到完成的写作流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重点掌握一句话故事线的提炼和故事的节点,掌握文学稿本、分镜头稿本写作方法。
难点:一句话故事线的提炼和故事的 15 个节点。
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以PPT 课件为辅等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第 1 节、选材写电影剧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材。
选材是值得电影剧作者重视的问题。
它不仅是对编剧艺术功力的第一个考验,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第一个关口。
体验生活,要想写好剧本必须体验生活或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如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先生,他写了很多鼓舞士气、激励战士们勇往直前,振奋人们精神力量的剧本和歌曲,他深入部队一线,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体验生活,他的作品贴近实际,战士们喜欢,老百姓爱听。
其代表作有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连队里过大年》、《长城长》、歌剧《江姐》的编剧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对于一个编剧,除了直接的生活体验以外,还要开拓间接的创作素材源泉,尽力扩大社交面和社会信息源。
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是很难成为出色的编剧的。
作为编剧应当学会交朋友,学会采访。
成为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的见多识广的人。
做到这一点,重要的一条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兴趣、对社会有责任心、正义感,这是促使你去关注表现它的动力。
有丰富的创作素材,为选材提供宽阔自由度。
创作激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电影剧要以情动人,而剧作中的情要靠作者赋予。
只有作者对所要讲述的事情、人物怀有强烈的爱憎,有不吐不快的倾述冲动,才有可能使作品情蕴深厚、憾人心灵。
饱含激情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缺乏激情的写作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折磨,因此,在激情洋溢状态中,作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
第 2 节构思选定了创作题材之后,就进入了故事构思阶段。
构思故事是电影剧本具体创作的开始。
编剧所收集到的创作素材,需要通过故事找到凝聚点和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编剧对生活的感受,思索以及由此而升华出来的哲理思想,通过故事产生出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需要编剧把生活中零散的、片段式的素材,根据电影剧本要求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
故事是由事件和情节构成,而事件和情节由人物的行动构成,并且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
人物是电影故事中的主体,人物的身份、关系、行为、决定着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形态。
所以在构思故事之前要先立意,以立意为灵魂统率构思工作。
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