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心肾相交”。心属阳,位居 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生理情况 下,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 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抗,以达到相对的平 衡状态。这样就形成了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 火既济”、“心肾相交”。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 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症候。
主讲人:岳福昊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血的运行有赖于 气的推动,而气的疏布也需要血来运载。心主血,肺主气, 肺气旺盛,使心气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推动血液的正常 运行。另外,肺气的疏布也需要血作为载体,贯注于心脉 之中而运行全身,固有“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 说。心肺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反映 在病理方面,肺气不足或者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之行血, 以致血运失常;气血不足,淤阻心脉等引起的血行异常, 也会影响肺气的宣肃,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
此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反相成,主要表 现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在经络上互相联系,既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 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它们之间通过经络构成表 里络属关系。表现在病理上,如果心火旺而下移小肠时, 除了口舌生疮等心经的热像之外,可有小便热赤、疼痛等 小肠实热症候。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肾与肺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肾与肺之间的关系
肾与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完成整个呼吸运 动方面,关系尤为密切。肺通调水道,肾调节水液,两脏 对于水液的疏布和排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肺失宣肃、 通调失司,或者肾阳不足、气化不利之时,均可导致水液 代谢的失常,并且互相影响,从而出现咳逆喘息不得卧、 水肿、尿少等症候。在呼吸运动方面,肺的呼吸需要肾的 纳气作用来配合,才能保持正常,所以《类正治裁.喘证》 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或 肺病久虚,均可导致肾不纳气。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脾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脾之间的关系
肝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反映在气机的协调和血 的运行两方面。肝气的正常疏泄,不但能促进胆汁的分泌 和排泄,更能调畅气机,推动脾胃的升降之机,协助消化; 而脾气强盛,气血生化有源,又能使肝血充盈而肝气舒畅 调达。同时肝藏血、脾统血,以维持血的正常运行。若肝 失疏泄,常妨碍脾的运化,从而导致肝脾不调的病理表现; 脾虚化源不充,或者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肝失血养,可 出现肝脾两虚之症。此外,脾失键运,温热郁蒸,影响肝 的疏泄之机,胆热液泄,则形成黄疸。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肝和肾之间体现了“肝肾同源”的密切关系。肝藏血, 肾藏精,肝的阴血要依靠肾精的滋养,肝的功能始终能维 持正常;肾精也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而愈加充盈。 精和血相互滋生,所以说“精血同源”或者“肝肾同源”, 肝肾之间关系很是密切。在病理上,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阴 不足。从而引起肝阳上亢;反之,肝火炽盛或者肝阳化火, 可下劫肾阴,形成肾阴不足。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 个方面。心血的来源要靠脾的化生。血的正常运行必须依 赖脾气的统摄来协助。因此,脾气旺盛,则使心血充盈, 心有所主,血在脉管正常循环,反之,脾气虚弱,血源不 充,或者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心血不足,而形 成心脾双虚,出现心悸、眩晕、失眠、食少、便溏等症候。 反之,心血衰少,亦可影响脾的运化。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肺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肝与肺之间的关系
肝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气机的升降流通方面。 肝气升发,肺气肃降,相互配合协调,是机体生理活动的 一种表现形式,它对于维持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运动有重 要意义。在病理方面,如果肝气升的太过,或者是肺气降 的不及时,就会出现咳逆上气,甚至咳血等“肝火犯肺” 的症候。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脾与肺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脾与肺之间的关系
脾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物质基础, 因此气的生成与脾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脾气散津、充盈于肺, 使肺气得以旺盛;而肺气强壮,又可以促进脾气的键运,脾 肺气旺,对于完成水液代谢起重要作用。若脾气虚弱,可导 致肺气不足;肺气虚弱,也常常引起脾气虚弱,从而造成 “脾肺双虚”之症。在水代谢方面,脾不键运,聚湿而为痰 饮,可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咳嗽、痰多等症。固有“脾为 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
VS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运行和血量的 调节方面。心血充足,则肝也有所藏;而肝的正常疏泄, 可使血气和顺,血行畅通,有助于心之行血。病理上心血 不足,,肝血常因之而出现虚弱现象;肝血衰少,心血也 可能因它而出现不足。所以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常出现。 此外,在精神情志方面,心与肝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例 如:热盛动风而出现的神昏、抽搐、亦为肝病影响及心的 例证。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脾与肾之间的关系VS一 Nhomakorabea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脾与肾之间的关系
脾和肾之间的关系是后天的重要关系。脾为气血生化 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键运,化生精微,需要 肾阳的温煦维系;而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脏精气 也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充养。因此,脾肾之间生理上相互资 助、相互促进,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病理上两者也常常相互影响、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 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 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