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五液 泪



五志 怒




膀胱
骨 耳 二阴 发 唾 恐
脏腑是一个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在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如:心功能--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 运行, 若心功能不足(阳气虚) 推动无力, 胸痛,脉细弱等, 治疗上补益心气,选用参 附汤。
注意: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上 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 生理病理学 的综合 概念!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3、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乘虚侵袭)
五 行

相 乘





太 过
金土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体现在
脏与腑相互联系 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的密切相关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关系
五脏 肝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五体 筋



五官 目



五华 爪
一般规律为:
子弱→母虚→子母俱虚 →“子盗母气”
二、脏腑
脏腑内容及功能特点
脏腑
内容
功能
特点
五脏
心肺脾 肝肾
化生、贮 藏精 气 血 津液
六腑
胆 胃 大肠 受纳腐熟
小肠 三焦 膀 水谷传化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 脑 髓 骨 脉 藏精气 胆 女子胞
藏而不泻 以藏为主
泻而不藏 以通为用
功能似脏 形态似腑
三、脏腑的主要特点
昼---阳{上午:阳中之阳} (白天) {下午:阳中之阴}
夜---阴{前半夜:阴中之阴} (黑夜){后半夜:阴中之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人体组织结构 阳 背 腑 体表 上部 外侧
阴 腹 脏 体内 下部 内侧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脏腑的阴阳属性
五脏藏精气而不泄属阴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属阳



相 侮





相 克
金土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 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 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 寓生。相反相成,才能维 持事物间的平衡,推动事 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 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 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 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 在克制中求发展。
木生

二、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 现象范围内。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肝、脾、 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事物阴阳属性举例:
阳——天、大、昼、春夏、温热、光 亮、功能、活动、上升、向外、兴奋
阴——地、小、夜、秋冬、寒冷、晦 暗、物质、静止、下降、向内、抑制。
阴阳学说

天 上 表 热 动 亢奋

地 下 里 冷 静 抑制
阴阳学说
天 明 上 表 热 动 亢奋


阴:山之北 阳:山之南



用阴阳划分事物和现象的标准
陰 今日有云,太阳被遮掩了---黑暗,冷,夜,冬、 陽 今日阳光普照大地---明亮,热,昼,夏、
阴阳学说

天 上 表 热 动 亢奋

地 下 里 冷 静 抑制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一、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 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如:天 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地 暗 下 里 冷 静 抑制
阴阳:不能概括无关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
天 上 表 热 动 亢奋
地 下 里 冷 静 抑制 阴阳:不能概括不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

天 明 上 表 热 动 亢奋

地 暗 下 里 冷 静 抑制
阴阳:对既相关,又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南 北
阴:川之南 阳:川之北 南



平 旦





日 中





日 西



湿

日 入




羽夜咸黑藏 寒
人体 五 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呼
南夏火心小舌脉喜汗笑

长 夏








西秋金肺大鼻皮悲涕哭
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唾呻
五行的生克关系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 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五五五五五 五 音时味色化 气
阴阳五行学说自引用于医学领域后,借 以说明人类生命的起源、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 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 疗的依据。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 律的学说。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 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和解 释自然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 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五行乘侮关系图
木强

有 余

金克木 (所不胜)



不 及
木弱
6、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 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虚→子虚→ 母子两虚
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