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ppt课件
因为,作者到这时候才第一次 意识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音 乐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灵魂。 16岁以后的天壤之别就在于作 者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
文本 研读
4.第4节“欣赏力的巨变 ”“我 的灵魂突然地就被扯疼了 ”如 何理解?
为下文蓄势,指出了音乐能深 深触动自己灵魂是在17岁之后。 写出了音乐对自己灵魂的强烈 震撼,第5段“这乐声……”一 句,作者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 种震撼。
这些景物体现了生命的律动, 这是大自然的旋律,生活的旋 律,其实也是最美的音乐。
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欣赏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处
8.作者如何为此文作结?有何 妙处?
文章的结尾又重回《五月的鲜 花》,又是一次“偶然”,让 作者“看”到了这首歌,作者 强调是“站着把它看完”, “没有落泪”,传达给读者的 是一种肃穆的、庄严的、圣洁 的情感。
小结
9.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到底 写了什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 活又有什么启示意义?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
词:光未然 曲:阎述诗 -----☆☆☆☆-----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我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欣赏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就失掉了饭碗
《五月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Music----
文本 研读
5.朗读7-10段,讨论问题:
1)作者笔下的李老师是个什么 样的人?
2)《五月的鲜花》带给作者什 么样的震撼?
文本 研读
6.朗读11-14段,作者是如何描述 音乐的?
首先用“似曾相识”来表达音乐带 给我们的“关于记忆,或由此及彼 的联想或通感”,能调动起时间的 深海中的那份泛黄的久远的记忆。
这篇文章是一篇音乐评论,写 《五月的鲜花》给作者带来了 震撼,作者详细的描述了这首 音乐的美妙旋律与深刻内涵。
文字细腻,抒情优美。
总体 特色
分析细致入微。
文章前后勾连非常紧密,整篇 文章浑然一体。
乐谱的“似曾相识”
熟悉的音阶、曲调 通感的达成
追忆的曲调
歌词的“似曾相识”
细节的“妙手天成”
文本 研读
7.作者为什么要写李老师和他 爱人的死?
李老师是作者接触《五月的鲜 花》的介绍人,所以作者深情 的缅怀他,而且他妻子的死又 再一次勾起了作者对壮烈景象 的想象。
结尾 的妙
文本 研读
2.这里写《送别》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写出了作者对这首音乐的感受, 指出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作者写的时候,把抽象的音乐 感受形象地化为了具体可感的 “白衣裳、蓝裙子、十五岁青 果子般的少女 ”,这首歌给作 者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圣 洁”感。
文本 研读
3.“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灵 魂醒了。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 说呢?
的鲜花》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怨恨
我们期待着那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作者 简介
李皖,祖籍安徽,1966年生于江苏 徐州,1985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曾任《武汉晨报》副总编辑,现任 《人物汇报》总编辑,著名知名乐 评人。 业余从事音乐评论写作,著有 《回到歌唱》、《听者有心》、 《民谣流域》、《摇滚1955―1999》 等。 善于点评的李皖用如刀的利笔 把保罗・西蒙、黄舒骏、齐秦、王 菲、U2、雅尼等这一个个与音乐有 关的名字解剖给你看,但思考并未 仅止于此,这一次的李皖更加成熟, 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 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
文章 思路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9)写“我”的灵 魂被音乐唤醒。
第二部分(10-17)对《五月的 鲜花》的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18-28)对将“我” 引入音乐神圣殿堂的老师的追 忆,并为全文作结。
文本 研读
1.找出第一段中场景描写的句 子,体会场景之美。
竹笋拔节 到处是阳光 天很蓝 云朵又大又湿 古旧的青色教 学楼 校园里飘荡的歌声 一 群白衣裳蓝裙子15岁青果子般 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