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法律思考摘要:近年来,第三者插足他人婚姻家庭而导致的离婚现象日益增多,其所引发的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繁荣及道德的严重冲击己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众如此关注“小三”,主要是因为“小三”的出现已经成为社会痼疾,其危害不仅在于背离了主流价值观,伤害了婚姻家庭关系,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导向,道德没能遏制“小三”。
法律介入参与婚姻保卫战,追究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责任,惩罚“小三”的配偶权理论依据站不住脚,法律插手时当秉持十分慎重的原则,注意第三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保护合法婚姻,需要道德和法律同时发力。
关键词:配偶权第三者侵权损害赔偿当丈夫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却一纸诉状把“第三者”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第三者”停止侵犯其“配偶权”。
45岁的邬某与丈夫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
但是,自从去年谢某(系有夫之妇)与她的丈夫相识来往后,丈夫经常深夜不归。
于是,邬某便跟踪丈夫,结果发现丈夫果然“红杏出墙”。
邬某常与谢某理论并发生争吵。
邬某的丈夫为此多次殴打邬某,同时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
自己本来没有错,结果因为“第三者”谢某的介入,造成丈夫闹离婚。
邬某一纸诉状告到法院,称被告谢某侵犯了其配偶权。
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精神抚慰金1万元。
法院已对这起罕见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谢某停止对原告邬某人格利益的侵害,并赔礼道歉。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婚姻法颁布60周年纪念会上,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夏吟兰教授称,婚姻法学专家们正在热烈讨论的“人身权保护”中包括如何追究“第三者”干扰婚姻关系的责任,“第三者”或许会被追究侵犯配偶权的责任,无过错方有望要求过错方和与之通奸的“第三者”赔偿其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针对立法追究第三者的责任这一议题,近日新浪网上一则关于“您如何看待第三者可能被追究侵犯配偶权?”的调查引起了网民的热议,63%的网民认为,第三者插足导致家庭破裂的现象屡见不鲜,需立法保护受害人权益。
当今社会,人们的婚恋观日渐多元化,婚外恋现象有多发的趋势。
婚外恋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蜗居》热播曾引爆舆论狂潮,除了让蚁族生存状态进入公众视野外,“小三”文化也冲击着人们心灵。
而此前热播的《婚姻保卫战》,更是让人感叹现实情境下维系婚姻的诸多困境。
发妻与“小三”的博弈,俨然成为婚恋文化,有人甚至将“斗得过小三”列入新女性标准。
“斗小三”就目前而言,还停留在道德围剿上,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现在看来,法律介入参与婚姻保卫战或要提上议程了。
不过,追究“小三”侵犯配偶权的法律责任,真能更好地保卫婚姻吗?这些年来,部分专家要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第三者”责任的呼吁可谓不绝于耳,但把“配偶权”作为追究的法律依据,可能还是第一次。
许多人对配偶权的说法,也会感到陌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虽然有一些条文涉及到了配偶权的实质性内容,如“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但立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配偶权的概念,配偶权制度的法律体系也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
配偶权植根于夫妻忠实义务。
新《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夫妻间相互忠实,可以说是夫妻婚姻生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婚姻的稳定和家庭和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偶双方的相互忠实。
所谓夫妻忠实,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
广义的忠实义务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以及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牺牲、损害配偶方的利益。
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保证贞操忠实义务的履行,各国立法大都规定,在配偶一方与第三人通奸的情况下,无过错方可以起侵权诉讼,要求配偶或与之通奸之第三人赔偿其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i立法专家认为,《婚姻法》规定,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但对配偶权的保护尚有所欠缺。
如果一方对婚姻不忠实,另一方有望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人身权不受侵害。
据此,“第三者”或许会被追究侵犯配偶权,无过错方有望要求过错方和与之通奸的“第三者”赔偿其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乍看起来,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婚姻被破坏属于侵犯民事权利,请求赔偿貌似合理。
在往深一层思考,其实又不然。
第一、第三者非原罪,追究"侵犯配偶权"是偏袒出轨方,将过错方与第三者等同起来,显然有失公允。
首先,立法追究第三者,实际上和婚姻法所主张的男女权利平等并不一致。
确实现在不少家庭的婚姻因为第三者的介入被破坏,但是如果把婚姻关系的破裂仅仅归属于小三的问题不仅过于简单化,而且和实际情况往往相违背。
因为我们知道更多的情况是夫妻当中的男方凭着自己的金钱或者权势去包二奶制造婚外情,这样的男性就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婚姻破裂当中,受害人的一方要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追究主要责任者。
追究"侵犯配偶权"是偏袒出轨方个当中一定要分析,现在变成一个简单的第三者要负责任,观念就不对,而且明显去偏袒了实际上很多场合要负主要责任的婚姻中的过错方,也就是出现婚外情的丈夫。
这种偏袒不应该,而且有点欺负弱势群体,其实第三者在很多情况下面是弱势群体,当然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其次,要求第三者赔偿经济、甚至精神损失,本质就等于要求第三者和过错方一样同等履行婚姻的“忠诚义务”,概率上说,人人都可能成为第三者,那么,难道人人都有义务捍卫别人的婚姻忠诚吗?第二、第三者的问题,本质就是个道德问题。
法律在插手相关问题的时候,当秉持十分慎重的原则,注意第三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彰显法律的中立和理性立场。
事实上,因为第三者在道德平台上已经很弱势,权益被侵害的可能更大,譬如《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甚至有人说,“发帖骂…小三‟可能侵权是时代的倒退”。
客观地说,即便主张法律不应干涉第三者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法律惩戒第三者的预设是“一切婚内关系都是合乎道德的”,但实际上,第三者行为虽然对私人生活秩序造成干扰,但并未对社会造成伤害。
法律惩戒第三者的弊病还在于它实质上是对公民在不幸婚姻之外寻找和谐、幸福的婚姻之权利的否定,这也悖逆现代文明的要义。
道德可以对“小三”谴责唾弃,但法律不能对第三者嫉恶如仇。
婚姻爱情关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众的道德不应凌驾于私权之上,法律插手太多,最终不是拯救了道德,恰恰是在“存天理,灭人欲”。
第三、把“配偶权”作为追究“小三”的法律依据,会引发误会和误解。
什么是配偶权?理论上一般认为,配偶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配偶权是指基于配偶身份所形成的相互间的一切权利;狭义的配偶权仅指夫妻人身权,又叫配偶身份权,内容包括冠名权、要求对方同居的权利及住所决定权、要求对方忠实及协助的权利、相互扶养及经济保障义务,选择职业的自由权、家事代理权、夫妻订约权等。
在我国现在修改婚姻法争论中的“配偶权”概念,一般只是指夫妻同居义务和忠实义务,即狭义配偶权制度中的两项内容而已。
由此看来,配偶权仅仅是夫妻双方相互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双方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因此除非发生类似暴力绑架之类的行为,其他主体,包括“小三”在内,都不可能成为侵犯配偶权的主体。
所以,把“配偶权”作为追究“小三”的法律依据,可能文不对题,会引发一些人的误会和误解。
配偶权理论能否作为惩罚第三者的依据?这个问题需要回归到“夫妻忠实义务”的本质上讨论。
夫妻忠实义务,是配偶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指配偶双方互相承担的一种不为婚外性行为的义务。
广义的贞操义务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对方以及不得为第三人利益牺牲、损害配偶一方的利益。
夫妻忠实义务是对方配偶权的一种体现。
对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性质还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1、夫妻忠实义务的基本法律性质定位。
通说认为,配偶权是基于夫妻法律规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产生的基本身份权。
从法律性质上看,具有权利义务的复合性,即在配偶权中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行使权利亦即履行义务。
原则上这种身份权权利人不得放弃,甚至可以认为权利人有行使它的义务。
配偶权虽然本质上是权利,却是以义务为中心。
权利人在伦理道德的驱使下自愿或非自愿的受制于相对人的利益,因而权利中包含着义务。
所以,虽然夫妻忠实义务名为“义务”,可笔者认为,在本质上它却是权利与义务的复合体,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夫妻应当相互忠实是夫妻双方共有的权利和义务。
即丈夫有要求妻子对自己忠实的权利,而同时自己负有对妻子忠实的义务,相对应而言,妻子有要求丈夫对自己忠实的权利,而同时自己负有对丈夫忠实的义务。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说明,有的学者认为夫妻忠实义务不仅拘束配偶权权利主体,而且拘束其义务主体。
一方面,它要求配偶之间相互保持爱情专一、感情忠诚,相互忠实于对方;另一方面,它还拘束配偶权的其他义务人,即从配偶权的绝对权的性质出发,要求一对配偶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对该对配偶负有不得破坏该对配偶的贞操义务,任何负有这样义务的人与配偶一方通奸,破坏配偶一方的贞操,便构成了侵害,就是违背了忠实义务,就要承担责任。
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对忠实义务的主体的定位却不敢苟同。
因为,对夫妻忠实义务而言,它的主体只可能是有夫妻关系的配偶双方,至于上述观点所表述的第二个方面固然是存在的,但是,它并不是夫妻忠实义务的内容,而是基于其他的规定派生出来的,所以,在对夫妻忠实义务进行法律定位时,对主体的界定也是尤为重要的,那就是主体只可能是夫妻双方,而不存在第三方,至于对有过错的第三方则要按其他的相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将夫妻忠实义务上升为法定义务的有一定的必要性。
设立夫妻忠实义务一是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在法律上的客观要求,二是婚姻关系的最本质的要求,三是由目前的形势所要求的,四是有利于优化人口和子女的成长。
依修订后的我国婚姻法,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有两种:一是重婚,即夫妻一方与“第三者”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违法行为。
重婚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两个婚姻关系重叠在一起。
重婚违反了一夫一妻原则,严重侵害了配偶另一方的忠实请求权,构成重婚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二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即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对于配偶一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侵权行为,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受害方的救济措施:第一,请求离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配偶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是法院裁判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受害方可请求离婚。
第二,离婚时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因配偶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依据新婚姻法,对违反忠实义务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要件包括:1、配偶一方有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行为。
2、因不忠行为导致判决离婚。
损害赔偿只能在离婚时请求,在婚姻关系存续中不允许请求。
3、受害方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