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ppt课件

第九章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ppt课件

孔,零件图中规定的工艺凸台为精基准的。 ▪ 有的连杆在大、小头侧面有三个或四个中心孔作为辅助
基准。采用三个或四个中心孔的定位方法,实现大、小 头孔同时加工。
.
▪ 4.连杆主要加工表面的工序安排 ▪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端面、连杆盖
与连杆体的接合面和连杆螺栓孔;次要加工表面为油孔、 锁口槽等。辅助基准为工艺凸台或中心孔。非机械加工 的技术要求有探伤和称重。此外,还有检验、清洗、去 毛刺等工序。 ▪ 连杆小头孔压入青铜衬套后,多以金刚镗孔作最后 加工,连杆大头孔多以珩磨作最后加工。
.
§9.1 连杆制造工艺
▪ 一、连杆的结构特点及结构工艺性分析 ▪ 1.连杆的组成: ▪ 连杆由大头、分开式结构,连杆体与连杆盖用螺栓连接。
大头孔和小头孔内分别安装轴瓦和衬套。连杆杆身的截 面多为工字形,其外表面不进行机械加工。 ▪ 连杆的大头和小头端面,一般与杆身对称。有些连杆 在结构上规定有工艺凸台、中心孔等。
.
3)大批大量生产时: ▪ 国内、外广泛采用连续式拉床拉削连杆。 ▪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接合面,拉削后还需进行磨削。
.
4)成批生产时,两端面加工多采用铣削后进行磨削。 5)在大批大量生产时,毛坯精度较高,加工余量较小时,
可直接进行磨削。 6)连杆盖与连杆体合装后,必须精磨两端面。 7)精磨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2.连杆辅助基准和其它平面的加 ▪ 辅助基准主要是指连杆上的工艺凸台和连杆侧面。其它
平面指的是连杆盖与连杆体的接合面和连杆盖、连杆体 与螺栓头、螺母的支承面等。这些表面常用铣削或拉削 加工,接合面的精加工一般用磨削。
.
▪ 3.连杆结构工艺性 ▪ 1)连杆盖和连杆体的连接方式 连杆盖和连杆体的定位
方式 ▪ 主要有连杆螺栓、套筒、齿形和凸肩四种方式 ▪ 用连杆螺栓定位,螺栓和螺栓孔的尺寸公差都较小,螺
栓孔尺寸公差一般为H7,Ra 1.6μm 。 ▪ 用套筒定位,连杆体、连杆盖与套筒配合的孔,精度为
H7级,Ra 1.6μm 。 ▪ 用齿形或凸肩定位,定位精度高,接合稳定性好,制造
刚度差,容易变形;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很 严,表面粗糙度小等。
.
▪ 2)连杆定位基准的选择 ▪ 保证大头孔与端面垂直,加工大、小头孔时,应以一端
面为定位基准。 ▪ 为保证两孔位置公差要求,加工一孔时,常以另一孔作
为定位基准,即互为定位基准。 ▪ 连杆加工中,大多数工序以大、小头端面,大孔或小头
.
▪ 3)连杆小头孔及小头衬套孔轴线对连杆大头孔轴线的平 行度:
▪ 在大、小头孔轴线所决定的平面的平行方向上,平行度 公差值应不大于100:0.03;
▪ 垂直于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平行度公差值应不大于100: 0.06。
▪ 连杆大、小头孔距的极限偏差为土0.05mm。
▪ 连杆大头两端面对连杆大头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不应低 于8级,Ra1.25μm。
▪ 4)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
▪ 对于连杆的重量及装在同一台发动机中的连杆重量差都 有要求。
▪ 对运转平稳性要求高的发动机,对连杆小头重量和大头 重量分别给以规定。
.
▪ 2.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 一般采用45、 40Cr、35CrMo,并经调质处理,以提
高其强度及抗冲击能力。有时用球墨铸铁制造连杆的。 ▪ 钢制连杆一般采用锻造,球墨铸铁采用铸件。 ▪ 3.连杆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 1)连杆的工艺特点是: ▪ 外形较复杂,不易定位,大、小头是由细长的杆身连接,
.
▪ 二、连杆机械加工工艺 ▪ 1.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 1)小头孔的尺寸精度为IT7,Ra 0.8μm ;圆柱度公差等
级不低于7级。小头衬套孔的尺寸精度为IT6,Ra 0.4μm, 圆柱度的公差等级不低于6级。 ▪ 2)连杆大头孔的尺寸公差与所用轴瓦的种类有关,当 直接浇铸巴氏合金时,大头底孔为IT9;当采用厚壁轴 瓦时,大头底孔为IT8;当采用薄壁轴瓦时,大头底孔 为IT6,Ra 0.8μm,圆柱度公差等级不低于6级。
.
▪ 三、连杆主要表面的机械加工 ▪ 1.连杆大、小头端面的加工 ▪ 1)连杆大、小头端面,是连杆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定位
基准。首先加工该表面,可以采用铣削、拉削或磨削加 工。 ▪ 2)在连杆盖和连杆体合装后,精磨大、小头端面,以 保证连杆盖和连杆体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 3)连杆大、小头两端面应对称于杆身轴线。毛坯精度 低时,多以杆身定位,可以同时加工两端面;毛坯精度 高时,可以用连杆一端面定位,加工另一端面,再翻转 180加工定位基面。
第九章 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汽车制造工艺学》
.
▪ 本章以汽车中常见的典型零件——连杆、齿轮、 曲轴和箱体为例,综合运用以上各章所学知识, 从分析零件结构特点和审查零件结构工艺性入手, 根据零件技术要求和材料,阐述毛坯选择、定位 基准、典型表面的加工以及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过程,并列举了国内生产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 艺。
工艺也较简单,连杆螺栓孔为自由尺寸,接合面上的齿 形或凸肩可采用拉削方法加工,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时,可用铣削方法加工。
.
▪ 2)连杆大、小头厚度 ▪ 一般采用相等厚度。对于不等厚度的连杆,为了加工
定位和夹紧的方便,在工艺过程中先按等厚度加工,最 后再将连杆小头加工至所需尺寸。 ▪ 3)连杆杆身油孔的大小和深度 ▪ 油孔一般为d4~d8mm的深孔。由于深孔加工困难, 有些连杆以阶梯孔代替小直径通孔,从而改善了工艺性 等。
.
▪ 1)大头孔的加工顺序 ▪ 一般为粗镗一半精镗一金刚镗一珩磨。 ▪ 2)各表面的加工顺序大致可归纳如下: ▪ 加工大、小头端面;加工基准孔(小头孔)和工艺凸台;
粗、半精加工主要表面(包括大头孔、接合面及螺栓孔 等);把连杆盖和连杆体装配在一起;精加工连杆总成; 校正连杆总重量;对大、小头孔进行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 3)合装后,精镗大头孔之前,应精磨连杆大头端面(对 于等厚度的连杆,精磨大、小头端面),以提供可靠的 定位基准。 ▪ 5.不同生产类型连杆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 ▪ 如表9-1成批生产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