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实验学校王凤琴
几次网络培训,我一直在思考: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让自己跟得上目前的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
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学生发展的促进着,更是教学发生过程的调控者和教学资源的研发者。
教师不仅承担着课程的实践操作全过程,其自身的课程意识、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更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动力源。
一、教师要从“经验教学”走向“智慧教学”。
信息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教育也在信息化的推进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理念引领,问题驱动,促使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理念、技术、方法,思考如何保证教育教学的应有“效益”。
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这个社会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
否则,学生已经接受、浸润在“现代的技术”中,我们老师还保守着几年、几十年的积累,追求者“理想”的教育。
要让自己与时俱进,与学生发展同步,发展自己是关键!就像今天的隧道技术,盾构机已经广泛应用,你还在研究炸药的的爆破方法,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经验是我们从多次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多半是我们的亲身经历,也有从他人口身传来的。
在我们前期的工作中,尤其是第一轮教学中,经验给我们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当我们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待于深化,有待上升到理论认识。
克服恐惧、弥补不足、
完善结构,进行新的尝试,产生和原来不同的教学实践,从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创造出对实践、学生和自我的新的意义,这样,我们才不断进步,不断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才能超越原来的桎梏,实现新超越和创新,达到螺旋上升的目的。
今天,信息化快速融入教育,教师的时代理念与信息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智慧教育。
技术的沉浸;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迫使我们一定要跳出经验,走向智慧教学!
二、学会从每一堂好课去积累自己的学科底蕴。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积累、体悟、反思、改进、然后去再实践,我们才能从经验的积累到认识的提升,达到有目的理论践行和教学过程的新发现、新体悟,做到学科教学的不断沉淀。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学会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意溶入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恰当的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进教学、积累学生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教学相长,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掌握灵活点联知识点的方式;不断创设学习氛围,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梳理好每节课的内容、思路、联系。
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恰当把握尊重、吸引、成就感的原则。
注意“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表达理论: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
洁、形象生动、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性,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热爱之情,每一节课都给学生注入不竭的求知动力。
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
这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认识。
它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通道,促使教师从模仿走向自立自创的捷径!
教师如果能够每日课后思考自己教学设计的思想、心理感受,对体验过的东西进行理解和描述,回看这节课的亮点和败笔,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进入了优化的教学状态,自己就走到了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轨道上来!促动教师形成两大能力:学会教学;学会学习。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不对获得进行反思,那么旧有的理念、不适当不合世事的行为就很难改变,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原地踏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