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设计与规划、网络系统运维管理、网络安全防控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等专业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安全部署防控、高级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防控管理,网络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了解各类网络协议,具有初步的协议分析、设计、测试等方面的能力;3、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管理,了解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等技术与方法,具有初步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4、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方法和使用方法,具有从事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制定,安全系统部署,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与恢复等方面能力;5、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熟悉网络计算与服务模型,掌握软件程序设计开发思想、方法、技术与测试等的基本技能,具有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1 -6、了解“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和大数据处理业务相关知识,能够跟踪互联网应用新技术、新思路,具有从事该方面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7、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具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8、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及文献资料查阅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9、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三、专业方向1、应用软件开发:学习和掌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JAVA Web动态网页设计技术、主流JAVA开发框架、设计模式和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

2、网络安全:学习和掌握现代密码学、数字鉴别与认证和网络安全防控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网络攻击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攻击的防范策略、服务器安全部署策略,具备网络安全防控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2 -- 3 -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2.学分:最低修读166.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3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4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八、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 4 -- 5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十、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科学十一、核心课程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学时:64 (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8) - 6 -学分:4 (理论学分:3.5;实验学分:0.5)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标准等基础知识,内容围绕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主流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安全等。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采用KM(知识结构与逻辑思维导图)教学法、类比法、引导法、举例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理论知识。

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勤、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出勤和表现、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教材选用:建议选用下列及教学主要参考书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主要参考书:(1)Andrew S.Tanenbaum主编,熊桂喜等译.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高传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学时:56(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16)学分:3 (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1)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包括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事务与并发控制;以及Transact SQL语言基础,数据库和表,数据库查询,索引和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游标等。

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中所需的数据库应用能力。

- 7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可采用类比法、引导法、举例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理论知识。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勤、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出勤和表现、学生的平时的实验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教材选用:建议选用下列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1)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2)闪四清.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主要参考书:(3)(美)David M. Kroenke,David J. Auer.数据库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3、网络设计与系统集成(Networks Design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分:4 (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2)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组网工程的需求分析,网络系统整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设计论证,系统集成过程模型,主流网络厂商的二层交换机、路由器、路由交换机等设备配置和管理技术,网络系统测试与验收的方法与过程等。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理论+实验教学为主,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安排在实验室内,以“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可采用举例法、分析法、类比法、引导法、实验验证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计、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管理配置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勤、课堂笔记、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和表现等进行,占总成绩的10%。

实验成绩:学生的每次实验项目均必须由教师验收检查并给出成绩,然后对所有实验项目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实验成绩,- 8 -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全面综合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知识和网络系统集成的实用技术的掌握情况,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教材选用:建议选用下列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1)程庆梅. 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程庆梅. 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基础实训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易建勋.计算机网络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4、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s Security Technology)学时:44(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16,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时8)学分:2.5 (理论学分1.5、实践学分1,其中企业行业专业授课学时0.5)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安全基础、安全模型、加密、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协议、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检测与防护以及安全评估与审计等。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理论+实验教学为主,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安排在实验室内,以“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可采用举例法、分析法、类比法、引导法、实验验证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网络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管理配置方法,基本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等。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勤、课堂笔记、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和表现等进行,占总成绩的10%。

实验成绩:学生的每次实验项目均必须由教师验收检查并给出成绩,然后对所有实验项目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教材选用:建议选用下列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1)张殿明、杨辉. 计算机网络安全(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9 -年(2)石勇、卢浩.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王文斌、王黎玲.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网络协议与编程技术(Networks Protocol and Programming Technology)学时:54(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8)学分:3 (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1)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TCP/IP协议及其服务,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TCP/IP协议族中的核心协议IP 和TCP,以及几个主要的路由协议,讨论使用网络和传输层协议的应用程序,使用接口进行网络编程, IPv6以及IPv4到IPv6的过渡,网络协议分析的形式化分析和验证。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理论+实验教学为主,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安排在实验室内,以“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可采用举例法、分析法、类比法、引导法、实验验证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协议设计和编程的核心思想、方法。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勤、课堂笔记、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和表现等进行,占总成绩的10%。

实验成绩:学生的每次实验项目均必须由教师验收检查并给出成绩,然后对所有实验项目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教材选用:建议选用下列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1)李峰,陈向益著. 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编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2) Kenneth D.Reed.Protocol Analysis, 7th Edition, 孙坦(译). 协议分析(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3)古天龙.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10 -年(4)李静林,孙其博,杨放春.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2010年6、Linux操作系统应用技术(Linux OS Application Technology)学时:54(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8)学分:3(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1)本课程主要讲授Linux桌面应用、嵌入式开发和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中的应用技能,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登录及删除,图形用户界面,字符界面与文本编辑器,用户与组群管理,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进程管理与系统监视,Linux应用程序,网络配置,网络服务器配置,Shell编程,Linux下的编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