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疗法课件
8、腰反射区:在脐时钟8:00~4:00处。主治同肾反射区 9、下腹反射区:在腰反射区下方脐环内,主治相应部位疾 病 10、下肢反射区:在脐环时钟7:00与5:00脐环处,主治 腿、下肢、膝部疾病 11、足反射区:在时钟6:00两侧脐环处,主治足、踝部疾 患 12、脐上反射区:在脐环时钟12:00脐壁敏感压痛点处, 主治上焦区疾病 13、脐中反射区:在脐正中,主治中焦区疾病。脐为先天中 枢神经系统,属任脉,通督脉、冲脉、带脉。
二、刺激强度 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部特 别敏感,只要进针就能起到作用。但对于 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 三、副作用 脐针只要操作得当,一般无副作用。但如 采用强刺激可能会引起头晕、腹痛、恶心, 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呕吐。
脐穴定位
按生物全息理论,脐部有人体整体的缩影, 有与整体各部位相应的穴位。目前脐全息穴位可 分为以下两个体系: 脐洛书全息律 脐八卦全息位
脐洛书全息律
《河图洛书》被称为画像文化源头。《洛书》:“其 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 中。”如果将《洛书》结合为鞋,即从头到脚。人体 左边最外侧为左手臂,右边是右手臂,左右手臂到头之间 是肩,亦即“二四为肩”。左下为左股,右下为右股,此 为“六八为股”,而三七就是腰。脐洛书全息律就是把这 个投影纳入脐部。
14、脐下反射区:在脐环时钟6点钟处,主治下 焦区疾病 15、脐上下五分:在脐中穴上下各5分,主治小 儿囟门不合,肠鸣下利,水肿疝痛、妇科病、 腹直肌痉挛等 16、脐上下左右各五分:在脐中上下左右各5分 共4穴,主治各种神志病 17、脐中四边:脐中及其上下左右各1寸处,共 5穴,主治一切小儿痉挛、急慢性肠炎、急腹 痛、胃痉挛、水肿、消化不良。
脐八卦全息穴位
八股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历代医家不少人用八卦原理 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创立了独特治疗疾病和诊断疾 病的方法,所谓“易肇医之端,医蕴易之秘”。八卦又分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脐针所用的脐八卦全息则是采用后 天八卦。
操作规范
1、消毒 75%酒精严格消毒,尤其注意对脐窝详细消毒。对 于脐孔较深、污垢较多患者,可用松节油去除污垢,再进 行常规消毒 2、体位 一般采用卧位 3、针具 选择一次性无菌套管式针灸针 4、进针法 (1)压痛点进针法 (2)寻找皮下结节法 (3)脐全息穴位进针法 (4)脐洛书全息进针法 (5)脐八卦全息进针法
脐针疗法
概述
脐带是母体供应胎儿成长发育的唯一 通道,在胎儿有心跳后,胎儿心脏大小循 环及各器官组织的微循环必定和脐循环通 路融合,当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脐循环系 统停止运行,脐部组织退化形成腹腔各种 韧带、系膜与腹腔各器官组织相连,原来 与脐血管网络并行的各种神经依然存在。
从古至今,脐中禁针是因脐中深陷,皮皱多易隐藏污 垢,古代无菌观念差,无法控制污染,且针具粗大,又不 明解剖层次,致使脐中针刺后出现意外,故名“神阙”。 现代针具精细,消毒严格,针刺深浅适当,脐环内无重要 血管组织。只要严格操作规程,脐针是安全可靠的,可以 放心大胆应用于临床。 习脐针需要谨记三个解剖结构: ①脐芯:脐中央朝外凸出的瘢痕组织为脐芯 ②脐壁:脐孔周缘壁称为脐壁 ③脐谷:脐壁与脐芯相连的皮肤凹陷处称为脐谷
脐全息穴位定位
1、头面放射区:在脐上反射区两侧,主治头面部各种疾病 2、颈肩反射区:在脐始终11:00~1:00脐壁处,主治相应 部位疾病 3、上肢反射区:在颈肩反射区下方,主治相应部位疾病 4、胸肺心反射区:在10:00与2:00脐壁处,主治相应部 位疾病 5、肝胆反射区:在(1~4)下方,主治相应部位疾病 6、脾胃反射区:在脐时钟9:00与3:00脐环处,主治相应 部位疾病 7、肾反射区:在(1~6)下方,主治肾绞痛,肾输尿管结石, 急性腰损伤,慢性腰腿痛,大小肠疾病
5、治疗顺序: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 病 6、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10~20分钟。 急性疾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疾病留针时间 长,疼痛性疾病一般痛止即拔针,不留针。
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小儿及妊娠妇女、休克。多脏器衰竭、脑 卒中、急性传染性疾病、癌症晚期、恶病 质、低蛋白水肿、血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 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