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越王勾践剑
2019/6/26
6
考古队长回忆
更为奇特的是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后, 剑身依然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 不见一丝锈迹。当现场有人伸手去拿剑, 手指刚一碰到剑刃,殷红的鲜血顿时流了 出来;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可见 剑的锋利程度。
2019/6/26
7
2019/6/26
8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剑全长55.6厘米,其中剑身 长4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5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 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 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 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勾践 自作用剑”。
2019/6/26
19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 的铅、铁、镍、硫、砷组成的青铜合金。 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 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 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
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铜和锡的 比例不一。
2019/6/26
20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
越王勾践剑与化学
2019/6/26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
2019/6/26
2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就是提着这把剑起兵灭吴,迫使吴
王夫差自刎。一代霸主越王勾践一雪前耻。
2019/6/26
3
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 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 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 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2019/6/26
32
难题一:不同成分的配比在 同一剑上是怎样铸制?
这把利器上的铜锡配比,特别是剑锋 与剑身上的配比不同,一直以来没有得到 精确的量化数据,这直接关系到宝剑的色 泽、气味等。许光国事后告诉记者,难度 其实并不算太大,但需要反复实验。
2019/6/26
33
难题一:不同成分的配比在 同一剑上是怎样铸制?
2019/6/26
36
难题三:剑身蛇鳞一样精美的 菱形暗格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的菱形花纹,是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方 设法攻破的谜,有专家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而 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难道当时 的古人就已掌握?菱形花纹除了装饰外,还有 别的意义吗?
许光国在一次研讨会上得知这门工艺是一种化 学反应时,独创出了“硫化工艺”,攻下这一难关。
2019/6/26
23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
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 刃部青铜合金配比含锡高,硬度大,使剑
非常锋利; 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
保持花纹的艳丽。 古人极有可能是在剑身表面做过人工处理,
才使得越王勾践剑能历经千年不锈。
2019/6/26
24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
2019/6/26
28
勾践剑是这样铸造的
——“越王勾践剑”的仿制
那么,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剑上是怎样铸 制的呢?专家们分析认为,是采用了复合金属 工艺,即分两次浇铸使之复合成一体。这种复 合金属工艺,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到近代才开始 使用的,而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早在两千多年 前便已采用。
湖北省荆州市青铜研究所副所长许光国利 用传统工艺仿制的越王勾践剑被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收藏。这表明许 光国破解勾践剑铸造谜团被专家认可。
2019/6/26
31
越王勾践剑不锈成谜 铸剑师揭秘“再造”
术
2004年,一双布满伤痕的手,颤巍巍地将一颗“作旧”的琉璃
安于剑柄,高仿越王勾践剑问世。对于在文物界尚未定论的极大谜
题,许光国用自己的方法将它们一一破解。
此时的许光国对越王勾践剑的研究、仿制已经经历了14年的时 间,及上千次的失败。他收集了古代青铜器残片、断件和相关资料,
2019/6/26
35
难题二: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 米的11个同心圆如何铸造?
在越王剑的剑柄空端,这11道手工刻制 的同心圆,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项技术一直 被仿制者们用车床工艺代替着,许光国说 “现代气息太浓了”,他的同心圆间隔最小 的只有0.1毫米,这都是凭双手制造出来的, 几十次、上百次地改变方法和模具,终于 修成正果。精修钟表时打下的功底帮了他 很大的忙。
2019/6/26
29
铸剑师、湖北荆州市青铜艺术研 究所副所长许光国 (60多岁)
2019/6/26
30
勾践剑是这样铸造的
——“越王勾践剑”的仿制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望山一号墓出土越 王勾践自用青铜剑,轰动世界。勾践剑为何在 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仍锋芒毕露,寒气逼人? 绚丽的菱形暗纹是如何产生的?古人采用何种 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 心圆?剑中蕴藏的诸多谜团引发了许光国极大 兴趣。当工人时,他就开始收集古代青铜器残 片、断件和相关资料,决心攻克千古之谜。
2019/6/26
39
疑问一:是否采用了现代技术?
“这把剑采用的是现代高科技,还是古 代的铸造工艺呢?”
“我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战国的‘失蜡 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细,也是 为了神似,用车床加工出来的太粗糙,而 且也不逼真。”
2019/6/26
40
疑问二:此剑是否与真正的 越王勾践剑完全一致呢?
2019/6/26
9
2019/6/26
10
2019/6/26
越王勾践剑
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 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 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 城故址七公里)。青铜剑与剑鞘吻合 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 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 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 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 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 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 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 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 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2019/6/26
4
考古队的发现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1965年12月挖掘春秋古墓 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 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跃入人 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 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 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 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 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
2019/6/26
26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 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 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 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 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 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 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数次跑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湖北省博物馆看越王勾践剑实物,对其外 形、色泽、花纹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他悉心研读青铜器专著,
特别是对《周礼·考工记》等古人有关青铜器制作的典籍进行深入 学习。曾做过工艺厂工人和修表匠的许光国,攻克了越王剑“精密
铸造、防锈、防腐、错金”等四大工艺难关。仿制出了一把“越王 勾践剑”。
“我是靠观察,比如看颜色和试硬度, 来弄清楚宝剑的铸造问题的。”
许光国告诉记者,“锡含量不同,剑 的硬度就不同,含锡量少就容易折断。”
2019/6/26
34
难题二: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 11个同心圆如何铸造?
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 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 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 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春秋时代先 人是如何能掌握此技术的?
此外,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紧插于黑漆木制 剑鞘内,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处于含氧量 甚少的中性土层中;并且它所处的环境与 外界基本隔绝,这也是它没有生锈的重要 原因。
2019/6/26
25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
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 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 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 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 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 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2019/6/26
38
难题五:八个金丝鸟篆铭文 是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刻有“越王勾践 自作用剑” 八个金丝字,这八个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 若先生破译的。许光国结合“失蜡法”。 “失蜡法”是古代一种铸造工艺,可以使 铸造达到精密化。许光国把纯金拉成金丝, 用尖针精细刻画,做好范模,用手工嵌进 去。终于完成这一任务。
2019/6/26
37
难题四:如何让仿制剑耐腐 及外观上更神似?
虽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出了剑的合金 比例,如何让仿剑在外表色彩上与真剑相同?
许光国用了最近5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一种 “包浆”为高仿越王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 “衣服”,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
“包浆”具体为何物?许光国只是透露主要 成分是化学元素“铬”,具体研制过程,他以 保密为由拒绝了。
“不完全一样。”许光国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
“真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而仿剑长和宽分别 是56.2厘米和5.1厘米。”“把难解的谜题都解决了,为 什么对于这个细节不追求一致呢?”记者有点疑惑。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 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 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 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们一道, 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 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 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
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