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DOC 9页)本项报告是对2007-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结果的总结,除按与2006年度排行榜同样的评价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行外①,还首次采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对2007-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行。
同时,我们还根据“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2008年度比2007年度的变化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率进行了排名,以分行业考察各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变化趋势,以期对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①为了区分于本次调查首次采用的按渠道视角计算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本报告中将2006年度排行榜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改称“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
二、样本数据与分析方法(一)样本的选取本文以深市和沪市2007年和2008年所有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样本的选取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数据完备,相关参数可以计算。
同时,出于统计分析的必要,剔除个别异常的会计数据;2.剔除金融类公司。
基于上述原则,按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行业研究,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
其中制造业又细分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木材家具、造纸印刷、电化塑胶、电子、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其他等十个子行业。
(二)指标的选取选取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
具体指标计算公式如下: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渠道)+理财活动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营业收入/360)=(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营业收入/360)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营业收入/360)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营业收入/360)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货币资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营业收入/360)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存货÷(营业收入/360)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营业收入/360)应付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营业收入/360)其中,公式中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金额,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项目均为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和期末余额的平均数。
各渠道中的存货具体项目来源于财务报表附注,均为减除跌价准备后的净额。
采购渠道的材料存货包括:原材料,物资采购,外购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等项目。
生产渠道的在产品存货包括: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开发成本等项目,营销渠道的成品存货包括:库存商品,产成品,开发产品,委托代销商品等项目。
由于低值易耗品不仅包括库存未用低值易耗品,而且可能包括在用低值易耗品,因此将低值易耗品项目的1/2划分在采购渠道,1/2划分在生产渠道。
计算各行业周转期平均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单算术平均,即先根据行业内各公司的营运资金项目以及营业收入计算各公司的周转期指标,然后加总行业内各公司的周转期并除以公司数量计算行业的平均周转期。
该种计算方法虽然简单,但无法反映行业内不同个体规模等的差异,单个异常数据对行业均值影响很大,行业均值无法体现行业的平均水平。
另一种方法改进了简单平均法的不足。
该方法先将行业内各公司的营运资金项目和营业收入项目分别加总,得出行业营运资金各项目和营业收入的合计值,然后以行业的营业收入合计值与营运资金各项目的合计值计算行业周转期均值。
本报告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行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平均值,即各行业的营运资金平均周转期=∑各企业的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三)数据来源根据研究的需要,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有:2007年、2008年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流动性项目的年初、年末值,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2007年、2008年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2007年、2008年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存货的具体项目。
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均从巨潮资讯网上下载)。
本报告采用简单的数学比例,希望通过直观的统计结果说明问题,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
(四)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主要用EXCEL软件。
首先分行业计算出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2008年营运资金各项周转期指标的平均值,总体上比较分析2007年、2008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及特点。
其次,对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典型做法及启示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发布“2007-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
三、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调查2007年和2008年是不平凡的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类市场普遍低迷、需求不旺盛对上市公司销售指标和市场价格产生消极作用。
这种现象的短期直接结果就是,营运资金周转不畅,周转速度变慢。
对2008年和2007年沪市和深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金融类除外)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21个细分行业中——14个行业2008年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高于2007年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动比率10%以上,以下同),占所有行业的2/3;1个行业的2008年营运资金周转期与2007年营运资金周转期相比基本未变(变动比率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10%);6个行业的2008年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低于2007年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动比率—10%以下)。
这表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显著低于2007年,宏观经济环境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存在较大影响。
在所有21个细分行业中:营运资金周转期最长的是房地产行业,2008年为488天,2007年363天。
营运资金周转期最短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008年为-143天,2007年-124天。
同时,房地产行业是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动幅度最大的行业,从2007年到2008年增加了125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大幅波动,从2007年的371天增长到2008年的483天。
可能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房地产商放缓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以求在市场回暖之时将项目推向市场。
对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10个细分行业在2008年的周转期显著高于2007年,约占上市公司行业总数的1/2;5个细分行业的2008年周转期相对于2007年基本未变;6个行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低于2007年。
具体到各渠道分析时,有7个行业的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大于2007年;7个行业的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与2007年基本未变;7个行业的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低于2007年,各占行业总数的1/3。
15个行业的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高于2007年,占行业总数的5/7;6个行业的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低于2007年,占行业总数的2/7。
11个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2008年与2007年相比基本未变,占上市公司行业比例大于1/2;3个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高于2007年;7个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低于2007年。
如果将基本未变的比例标准从(—10%,10%)扩展到(—15%,15%),那么16个行业的2008年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基本未变,大于行业总数的5/7。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经营活动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可以总结为:2008年与2007年相比——采购渠道周转期显著高于、基本持平和显著低于的行业比例都是1/3;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高于2007年的行业比例为5/7;大于1/2的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与2007年基本持平,大于5/7的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动比例在正负15%以内。
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在行业间比较均匀,大部分行业的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显著高于2007年,大部分行业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8年基本未变或变动不大。
所有行业按08年和07年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增减变化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采购、生产、营销渠道周转期同增的行业;采购、生产渠道周转期同增的行业;采购、营销渠道周转期同增的行业;生产、营销渠道周转期同增的行业;仅采购渠道周转期增加的行业;仅生产渠道周转期增加的行业;采购、生产、营销渠道周转期同减的行业。
可以看出,至少存在两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下降的行业有14个,占到了所有行业的2/3,其中,采掘、纺织、木材家具、房地产业、综合行业五个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三个渠道的周转绩效均比去年有所下降,说明宏观经济环境对这五个行业的消极影响最显著。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三个行业在二个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
在对2008年、2007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分析时发现:16个行业的2008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高于2007年,约5/7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降低,与上面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的分析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