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

【北大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

育明教育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一. 社会学理论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

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理论+教程)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

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

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

——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精读○※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

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

◉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

(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

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

㊣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

精简内容,以便记忆。

㊣题型:考试占10分。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精读;※掌握家庭结构、关系、功能等变化,及相关理论。

㊣题型:考试占10分。

4、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看笔记。

※掌握唐朝以前,特别是诸子百家的思想。

5、方文《群体过程》○精读;心理:方文的论文和笔记。

着重看有关“群体”的论文。

※掌握书中基本理论,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总结部分。

㊣题型:考试占10分。

6、城市:分析考题,看相关论文。

㊣题型:考试占10分。

※不知道用哪本教材好,2006年、2007年都分别考了10分,特别注意理论方面,比如2009年出的“集体消费”,就是马克思城市社会学(2008年考)的一个小点。

◆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统计)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精读○;◉只看1~13章。

※掌握基本概念,系统阅读。

不用看统计部分。

2、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精读;◉只看第1~11章、第13、14章。

※很有必要,近几年试题考察了此书的知识点。

调查方法以此书为主。

3、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精读○;◉主要看第13~18章。

※反复阅读,考题中统计学的概念以此书为准。

关键知识点需仔细理解揣摩;资料数字背后的理论解释往往是出题重点。

◇统计学部分的原考题非常重要,需认真研究题型◇4、卢淑华《社会统计学》◌通读;◉第2章、第5~15章是重点。

※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及部分公式。

随便翻翻,找找统计学的感觉,会做计算题即可。

5、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精读;可做北大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的补充。

※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特别是袁方教材中没有的概念,如双盲实验,分类法。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精读郭志刚所写的章节。

◉《社会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卷;※从2003年到现在北大教授发表的文章最好多看一些。

这两本杂志近两年的文章可以经常看看,不限于北大老师。

好文章应该复印下来,以便考试之前重点复习。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第三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整理)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

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

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

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

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

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

”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4. 科层制(韦伯)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首先,韦伯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作了如下说明,他指出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这样一些官员组成的:1 他们人格上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2 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3 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④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是通过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⑤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按照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是按照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⑧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韦伯指出,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

也就是说,科层制的管理按客观标准来看,在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它作为客观的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带有任何个性化色彩,而仅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

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干扰的组织管理形式。

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

但这不是说,这种纯粹技术统治不为其他的某种利益和目的服务,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是服务于一定利益和目的的。

任何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都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是科层制,这一点是韦伯一再坚持和强调的。

在他看来,科层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要想使科层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功能,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科层化。

5. 法理权威(韦伯)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

韦伯认为,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1 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2 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3 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④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⑤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而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所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