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理论以及“行为技术学”对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吸收其理论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科学发展。

关键词: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对早期行为主义理论当中的一些极端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学习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对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
斯金纳是典型的科学主义者。

在他眼中,科学是解答任何种类知识的唯一基础。

他认为,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人文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成果相比之所以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研究"心灵主义"的错误方法。

因而,人文研究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应该发展出一门能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的行为科学,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运用与人类行为的分析。

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不满足于经典条件反射论关于有机体行为刺激——反应的解释模式,而是把自己的研究目的集中在行
为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控制的问题上。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可观察的环境事件与可观察的有机体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以便找出人类个体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控制个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来达到控制个体行为的目的。

从这一目的出发,斯金纳把有机体行为分为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两类。

应答行为是指由可观察的外在刺激所激发的行为,即有机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如食物入口时的唾液分泌反应。

操作行为是有机体在没有任何可观察的刺激情景下的自发行为。

两种行为除了是否有特定的外在刺激而外,其主要区别是操作行为可以对环境发生影响,而应答行为则不能。

应答行为是被动地应付环境,而操作行为则是主动地有效地应付环境。

操作行为强调的事实行为对环境发生影响并产生结果。

基于此,斯金纳于1973 年首次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

即某一操作行为一旦受到其结果的强化,则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行为的结果决定有机体行为的加强或减弱,是否重复某种行为,从而决定有机体行为模式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发射作为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基本概念,为其后续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得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是操作性行为产生的中心环节。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人的行为形成的主要自变量,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不仅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且源于强化的作用。

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三类:(1)正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
为,如食物、赞誉等。

(2)负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会消除使行为正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如电击、责骂等。

(3)惩罚,即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令行为者不快或者会取消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终止或避免重复该行为。

斯金纳提出,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强化,因此完全可能通过改变环境和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

他这一见解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大多数人由于深受传统自由观念的影响而感到难以接受。

然而,由于其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管理等领域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了改善美国的教育,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系统地加以编排,使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自动的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强化物,以建立、保持和加强学生期望的反应。

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或学习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人的行为。

在程序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式去行动,学会人们设计某个程序时想要教给他的那些东西。

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程序教学正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目前,许多国家仍在改进程序教学的程序设计,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就是程序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正如前所述,斯金纳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在新行为主义的后期,斯金纳认为,把科学运用与分析人类行为即建立起行为技术学有着紧迫的
必要性,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应该引入超越和征服人类自身。

斯金纳的"行为技术"认为,只要通过一定的科学程序设计出一系列强化性相倚联系,就能通过这些强化性相倚联系所产生的选择性效果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进而通过设计和改变人的行为来改造社会。

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是否认人是道德主体的伦理学理论。

它否认人的心理、道德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认为道德不是人的特性,而是环境的特性,否认人的自由和尊严。

行为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人造文化、调整社会结构、控制社会运转,完善人类生存。

综上所述,斯金纳的行为理论,对于促进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有很大的意义,为行为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也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

例如,他在对传统人文研究的"心灵主义"方法进行致命抨击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机械唯物主义,他否定了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研究的必要,甚至否定了人有内心活动这一普遍的客观事实。

再如,斯金纳对于道德和价值的论述也是有失偏颇的,他认为一切价值和伦理的命题都是有关于事实的陈述,即凡是受到正强化的行为都是有价值的,就是好的行为,把价值判断简单地归结为事实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斯金纳的理论并不是完美的。

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尽管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然而作为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斯金纳的行为理论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很大的启迪。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科学,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帮
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直观的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象包括人的两个方面,即人的思想和行为。

对一个人的思想教育只有外化为其自身行为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因而,从这个层面讲,斯金纳的行为理论理自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借鉴意义。

斯金纳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外在刺激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我们在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时,一定要重视教育对象的行为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脉搏,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不是自发的,它是行为主体内在思想和外在环境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教育,而忽略了其行为对思想现状的揭示作用,因而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和层次把握不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低下。

若是通过行为分析,就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根本,从而本质地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

做人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抓住这个根本,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而不治本。

另外,从行为出发,可以历史地分析、掌握它的前因,预测地分析和预料它的后果,从而把握趋势、预见未来、防患于未然。

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由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引发,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环境的改变会引起行为的改变。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其自身环境的建设,以便引起教育对象的正确行为和思想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宏观上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
文化化境,微观上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任何环境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

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学校、家庭、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优质的外部环境,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也为良好行为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强化,通过改变环境和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实践证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得到了良好的收效。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可以利用强化理论为我们的教育过程服务。

强化理论以研究人的行为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即对需要的行为采取正强化,使其重复出现或加强,对不需要的行为,则采取负强化,使其减弱或消失。

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强化理论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M].王映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2]谢应宽.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 110-114.
[3]石远.简评斯金纳的道德理论-行为技术学[J].现代西方伦理学
评价,2000,(2):36-37.
[4]董秀红.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略论[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 (1):15-17.
[5]伍麟.斯金纳心理学中的人学思想[J].九江师专学报,1997,(1): 17-19.
[6]乐国安.从华生到斯金纳——新老行为主义者的比较[J].外国心理学,1982,(2):23-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