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市场化改革

国企市场化改革

国企市场化改革
变革涉及国企考核制度改革。

国企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状况千差万别,但国资委的考核办法是统一的。

科学的考核体系本是各个企业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本企业发展的目标,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确定考核要求。

根本不应该由国资委统一考核。

考核制度要市场化,但前提是国企要改制。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应付不切实际的考核标准而蛮干,甚至做假账。

变革涉及国企薪酬制度改革。

目前国企的薪酬仍然有总量控制,即工资总额的限制。

工资总额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力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人为地加以绝对量的控制,显然是不合理的。

人工工资和人力资本价值都有市场标准,且应多劳多得。

但总量一控制,这些都很难做到了。

那为什么还要给国企加这个“紧箍咒”?就是因为国企没有真正的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博弈。

如果没有这道“紧箍咒”,就可能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国企高管自己给自己定高工资,即使严重亏损,也“脸不红、心不跳”,心安理得。

就像一个企业已经严重亏损了,股东还在分“利润”一样不可思议。

薪酬制度要市场化,如何才能放开这道“紧箍咒”?按照规定国有股不再控股就可以了。

变革涉及国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国企一些干部职工天然地认为,国企是个“保险箱”,进去了国家就要包到底,即所谓“生是国企人,死是国企鬼”。

过去虽然进行过用工制度改革,并且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但在很多国企真正要做到“能进能出”很困难。

首先是员工不接受,其次是管理层也理不直气不壮,一些国企冗员十分突出。

最极端的例子:一个企业,国企的时候一个车间要有“八大员”,加车间主任和书记,共十个管理干部。

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后,车间主任一个人都管了,也没觉得干不了。

劳动用工制度要市场化,国企体制变革后,员工的心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冗员问题才好慢慢化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