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社会保障学概论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2、社会保障的含义。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3、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平性互助性储蓄性4、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
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调节投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2、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第二章社会救助制度1、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社会救助的概念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公民应得的权利。
这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社会救助所保障的目标是克服贫困;社会救助提供的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资金或实物,目的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适度。
2、社会救助的意义和作用。
(1)社会救助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2)社会救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3)社会救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作。
3、社会救助的内容。
(1)贫困救助。
(2)灾害救助。
(3)法律援助(4)社会互助4、我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3)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5、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而生活困难有居民;(3)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居民;(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
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办法。
国际上通常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采用三种方法:(1)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2)恩格尔系数法。
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属于贫困,所以用这个数据求出的消费支出即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3)国际贫困标准。
它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的概念及内涵。
广义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由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提供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性津贴、社会服务和保护性的福利措施;狭义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专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以及残疾人福利等,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的概念就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
在中国,社会福利仅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社会福利范畴。
2、社会福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1、共同点都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渠道和形式,都属分配范畴,都是为了满足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不同点也即社会福利的一般特征。
(1)普遍性(2)福利性(3)主体多样性(4)公平性(5)高层次性3、社会福利的内容及分类。
1.按照社会福利的体系构成分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一般的社会福利;特殊的社会福利。
2.按照社会保障的保障对象区分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单位职工福利3.按照社会福利的具体内容分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个人生活福利文化体育福利住宅福利4、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一)社会津贴社会津贴是指政府在推行实施某项新政策时,为使居民的社会、经济利益不受损害而为其发放的补偿性货币津贴。
(二)职工福利职工福利是国家和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补贴制度等,为职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减轻职工经济负担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一种保障制度,它是消费基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三)、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共同兴办的公益性事业。
(四)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组建完整的、系统服务网络,开展互助活动,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第四章社会优抚制度1、社会优抚的概念。
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等方式,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服务,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优抚的含义。
社会优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应负的责任;社会优抚制度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加以实施;社会优抚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3、社会优抚的作用。
一、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二、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优抚事业是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四、优抚制度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4、社会优抚的对象。
按社会优抚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优抚对象。
是指现役军人家属(包括武装、消防民警)和在乡的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2)抚恤对象。
是指对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的抚恤。
具体包括: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残废军人。
(3)安置对象。
是指对退出现役的军人安置。
小结:在我国,主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以及复员军人社会优抚的享受对象并非仅限于为军人及其家属,还包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5、社会优抚的内容。
我国的优抚工作主要包括社会抚恤、社会安置、社会优待以及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等四个方面。
第五章社会保险制度1、社会保险的概念。
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 暂时丧失) 劳动能力而中断劳动, 失去劳动报酬, 本人及其供养的家属失去生活来源时, 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两者不可混淆。
社会保险是一项社会保障事业, 而商业保险是一项商业经营活动。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既有一致性, 又有差别性。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不同之处✓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的, 一般带有强制性,而商业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是一种非强制性保险。
✓社会保险注重社会效益, 是非营利性的,商业保险是属营利性的一种营业性的保险, 注重经济效益。
✓保险基金来源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3、养老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含义。
养老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为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在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涯后,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保险项目。
注意“完全”与“基本”的区别。
●养老保险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1)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目的。
(2)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对象是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
(3)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老年人晚年能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
4、养老社会保险的类型。
✓投保资助型,其特征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保险费,国家适当资助。
✓强制储蓄型。
以新加坡为代表。
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纳入个人的帐户,不具有共济的特征,国家也不承担资助。
✓国家统筹型。
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属于国家保障性质。
5、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方式并不一致, 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现收现付制,即只从当年或未来二三年的角度考虑社会保险收支平衡问题,并据此确定费率,以支定收。
✓二是完全积累式, 即在长期测算的基础上追求社会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 并据此确定费率标准, 同时实现保值与增值。
✓三是部分积累式,即分阶段以收定支,强调略有结余,追求阶段性平衡,并据此确定费率标准。
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也即部分积累制,个人帐户部分预积累,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制。
6、资金的缴付及费率的确定。
1、缴费的基数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比例基数计算?劳动者个人: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
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以上一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高于市平均工资300%以上可不缴费,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无法确定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人员,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用人单位:企业按全部被保险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一定百分比(一般不超过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社保经办机构委托企业的开户银行的“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按月全额扣缴。
企业新招聘人员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新招人员以本人到企业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当年缴费工资基数并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第二年缴费工资基数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
2、缴费的年限缴费的年限新人15年以上;缴费年限至退休年龄时不满15年的,不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
《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此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不足10年者个人账户一次支付。
参保人员因工作流动在不同地区参保的,不论户籍在何地,其在最后参保地的个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实际缴费年限及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应合并计算,作为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如何计算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为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