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气象灾害
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 作物生长期和城市用水需求 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 量大。 形成伏旱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 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 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 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阴 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 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 生长影响很大。 为旱季
我国四大多洪涝区:
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
时间分布: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
注意六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注七意·八观月察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思考: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哪些类型?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资料1: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 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 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由 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 灾害死亡人数的40%。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九月份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注意九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长江中下游:伏旱、暴雨 洪涝、台风、风暴潮等
华南: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台风、 冰雹、风暴潮、地震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5)我国人口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 差异也很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时间分布: 多发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暴雨是直接原因 夏季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引发暴雨的天气因素
流域地貌特征、江河洪枯流量变化、植被分布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2. 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象现象,不 一定会造成灾害。干旱灾害是指对农业、工业和生活 产生了灾害的干旱。
3.阅读课本 P35图2-2,读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
气候: 夏季风异常,导致
自 长江全流域持续降暴雨。
然 原 因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
水系: 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来水量大;河道弯
曲,泄洪能力差。
人 植被破坏: 植被覆盖率下降 ,蓄水滞水 能力下降。
为
中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
原
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差。
因 围湖造田: 使湖泊的调蓄功能下降。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 3、频率高
2、分布范围广 4、地域差异大
西北:常年干旱、冰雹、 暴雨、地震
东北:季节性干旱(冬 春)、低温冻害、暴雨
洪涝、森林火灾
华北:季节性干旱(春 秋)、暴雨洪涝、地震
青藏:地震、低 温冻害、冰雹
西南:冬春干旱、森林火灾、低温、 冰雹、台风、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
资料 4: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经常的,例如 北京地区在 1470---1949 年间发生干旱 170次,其中有 115 次是连年发生的。 1637--1643 年和1939---1945 年干旱竞 连续7年之久。 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1958--1961 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 1966--1968 年连续3年干旱; 195l一1980年 我国华北地区 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探究:干旱灾害防御措施
1、因地制宜实行农牧林相结合的结构 2、选择耐旱的作物
3、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营造防护林
5、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川三台县鲁班水库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空间分布:
读P38表格,总结我国洪涝灾害集中的七大流域:
珠江、海河、江淮、松花江、黄河、长江、辽 河流域。
(二)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人为原因:
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 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蓄洪能力减小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探究:阅读课本P39-P40 长江洪涝灾害的材料, 总结长江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探究:阅读课本P39-P40长江洪涝灾害的材料, 总结长江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一)特征
资料2:1981—2001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波动情况图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资料3: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 1951 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 300次,洪涝 236 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涝总次数的 56%。
华北旱灾区;华南和西南旱灾区;长江中 下游旱灾区;东北旱灾区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二)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
分区 旱灾 类型
东北、 春旱 华北 为主 地区
长江 伏旱 以南 为主
西南 地区
冬春 连旱 为主
旱灾成因自然原因Fra bibliotek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 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 时期,故有“春雨贵如油” 的说法。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2、水资源 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耕地多需求量大,但水资 源少;南方反之。
3、社会经济因素 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大; 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增多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干旱危害: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河 流、湖泊干涸,人畜和工农业用水困难,造 成局部地区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