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历
姓名:张××职业:工人
性别:男工作单位:哈尔滨黎明建筑公司
年龄:66 岁常住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政街12 号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
籍贯:河北入院时间:2001 年4 月8 日1:30pm
民族:汉记录日期:2001 年4 月8 日2:00pm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四年余,加重3.5 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四年前(1997 年12 月)上午九时因生气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呈烧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向左肩背部放散,伴出冷汗,恶心、呕吐一次。
无气短、心悸、晕厥等。
胸痛持续二十分钟不缓解,遂往哈医大二院,经查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住院治疗,给予静脉用药(药物不详),但未行“溶栓”治疗。
疼痛持续约2 小时后缓解,住院治疗四十余天(具体治疗不详)出院。
住院期间未再有心前区疼痛发作,亦无胸闷、气短、心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未行冠状动脉造影。
出院后一直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间断口服消心痛10mg/次,3 次/日,无心前区疼痛发作,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一年前自行停药,亦无胸痛发作及其它不适。
一周前,开始出现步行200 米或上二层楼及饱餐后发作心前区疼痛,其性质、部位、范围,及向左肩背部放散与前相似,但无恶心、出汗等,休息或含硝酸甘油1 片可缓解,每次持续3-10 分钟,均于白天发作,约2-3 次/天。
无夜间发作和憋醒。
3.5 小时前(4 月8 日上午10 时许),无明显诱因,再次突发剧烈心前区烧灼样疼痛,伴面色苍白、大汗、恶心,未呕吐。
自含硝酸甘油2 片症状不缓解,疼痛持续约2.0 小时于12:20 来到我院急诊,心电图V7-9ST 段抬高0.15-0.20mV,Ⅱ、Ⅲ、avFST 段抬高0.1 mV,拟诊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硝酸甘油10mg/分钟静点、吗啡3mg 静注,疼痛略有缓解。
复查心电图,上述导联ST 段仍抬高0.1mV,遂急诊住院行静脉溶栓治疗。
此次发病前,精神、食欲、睡眠好,大便1 次/日,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
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无手术及
外伤史。
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不详。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否认慢性咳嗽、咳痰史,否认咯血史,否认呼吸困难、发绀史,否认结合接触史。
消化系统:否认反复恶心、呕吐史,否认慢性腹痛、腹泻史,否认里急后重、排脓血便史,否认反复返酸、嗳气史。
循环系统:否认胸闷、心悸史,否认晕厥、黑朦史,否认下肢浮肿史。
泌尿生殖系统:否认尿频、尿急、尿痛史,否认排尿困难、淋漓不尽史,否认血尿史。
造血系统:否认头昏、发力史,否认皮下出血史,否认肝脾、淋巴结肿大史。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无畏寒、发热,无食欲异常,无烦渴、多食、多饮、多尿,无头痛、视力障碍,无肌肉震颤,无性格、体重、第二性征改变。
神经精神系统:无头痛、晕厥、痉挛、意识障碍,无记忆力、智力减退。
肌肉骨骼系统: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无肢体麻木、痉挛史。
个人史:生于天津,1952 年参加工作定居哈尔滨,未到过其它外省市。
一
直从事建筑工作吸烟40 余年,平均20 支/天,不嗜酒,喜油腻肉食。
性情急躁。
婚育史:20 岁结婚,育二子一女,爱人、孩子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均健在,均90 余岁,家庭中其他成员(一兄三妹)均体健,
无类似病史,否认家庭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2 ℃ P:70 次/分 R:18 次/分 BP:120/70mm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平卧位,查体合
作。
皮肤、粘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皮疹及皮下结节。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头形如常,发稀花白,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
眼:眼球活动自如,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
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调节反射、辐凑反射存在。
耳:听力尚佳,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通畅,中隔无弯曲,无流涕,鼻窦区无压痛。
口: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及脓性分泌物。
颈部: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颈动脉搏动,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
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胸式呼吸为主,节律规整。
肺:
视诊:呼吸平稳,双侧呼吸运动对称。
触诊:两侧语音震颤无明显差别,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缘位于锁骨中线第6 肋间,腋中线第8 肋间,肩胛线第10 肋间,移动度约6cm。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
视诊:心前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Ⅴ肋间内侧0.5cm 处,
范围2×2cm2。
触诊:心前区无抬举感,未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界不大,叩诊如图所示:心浊音界
右侧(cm)肋间左侧
2.0 Ⅱ
3.0
2.0 Ⅲ
3.5
3.0 Ⅳ 6.0
Ⅴ9.5
注: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距离为9.0cm
听诊:心率70 次/分,律齐,心音低钝,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甲床未见毛细管搏动征,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及
足背动脉搏动对称有力,未触及水冲脉,未闻及枪击音。
腹部:
视诊: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怒张,未见肠型或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
触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肝、脾未触及。
叩诊:肝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听诊: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肛门、直肠与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四肢:脊柱、四肢无畸形及活动障碍,双下肢无浮肿,未见杆状指(趾)、肌肉萎缩及静脉曲张,关节无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
神经反射:皮肤划纹征阴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
Babinski 征(—),Oppenheim 征(—),Gordon 征(—),Chaddock 征(—),Hoffmann征(—), Kernig 征(—), Brudzinski 征(—)。
专科检查:P:70 次/分 R:18 次/分 BP:120/70mmHg,两肺未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顿,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对称有力,未触及水冲脉,未闻及枪击音。
辅助检查
心电图(1997 年4 月8 日12:45): V7-9ST 段抬高0.15-0.20mV,
Ⅱ、Ⅲ、avFST 段抬高0.1 mV,Ⅰ和avLST 段压低0.05-0.1mv;V1-3 呈rS 型。
中医四诊:神疲倦怠,目无精彩,面色苍白,形体肥胖,以手护心,声低
懒言,胸背彻痛剧烈,痛引肩臂,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欲绝。
辨证论治:该患以胸背彻痛剧烈,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为主证。
心阳不足、
心脉瘀阻,痹阻至极导致虚阳欲脱。
舌为心之苗、脉为心气所动,心脉瘀阻则舌质紫暗、脉沉细欲绝。
瘀血痹阻于内、虚阳欲脱于外,故见胸背彻痛剧烈、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而致内闭外脱之证。
治以回阳固脱、活血化瘀、温通止痛,参附汤加减,方药如下:
附子15g 肉桂10g 红参15g(另煎兑服)桃仁15g
红花10g 丹参15g
上方水煎,急服一剂。
以人参、附子、肉桂回阳固脱;以丹参、桃仁、红花
活血化瘀;另以冠心苏合丸,每服一粒,痛时服用,达到温通止痛之作用《难经·六十难》曰:“…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即云此病病势急、病情重、变化快,故需视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
病历摘要
1、老年男性,66 岁;吸烟40 余年。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四年余,加重3.5 小时入院。
四年前因突发胸痛伴左上肢放射经心电图等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药物治疗好转,3.5小时前因突发剧烈心前区烧灼样疼痛,伴面色苍白、大汗、恶心,自含硝酸甘油2 片症状不缓解入院,查体:T:36.2 ℃ P:70 次/分 R:18 次/分 BP:120/70mmHg,两肺未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顿,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3、心电图V7-9ST 段抬高0.15-0.20mV,Ⅱ、Ⅲ、avFST 段抬高0.1 mV。
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Ⅰ级(killip)
实习医师签字/王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