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检查表

计量检查表

类别项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
记事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1 管理要求1.1
管理职责
分(子)公司、生产厂管理者应了解
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负责在本分
(子)公司、生产厂实施。

检查管理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对
计量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
其他要求(如是否培训、是否留有记
录)的检查,评价分(子)公司、生
产厂组织实施的情况。

1.2
管理机构
应有主管计量的领导;有主管计量的
部门,并能统一管理计量工作。

检查分(子)公司、生产厂组织机构
图和关于机构职责的文件,并通过对
其他要求的检查(如培训计划、记录;
取证情况等),评价其管理职能的落
实情况。

1.3
计量人员
分(子)公司、生产厂应配备与生产
相适应的,并经过培训取得资格的计
量管理和计量器具操作人员。

1.4
管理文件
应建立与分(子)公司、生产厂相适
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实施结果要有记录。

检查计量管理文件或制度的适应性
和覆盖性,并根据文件检查落实实施
情况以及工作记录
1.5
计量(单位)记

分(子)公司、生产厂使用的技术文
件、报表、说明书等所标注的单位必
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检查工艺文件、过程记录、统计报表以及
标识等所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1.6
计量技术人员
分(子)公司、生产厂至少配备两名
与生产相适应的,并经过培训取得资
格的计量技术人员。

检查取证情况,以及组织计量技术的考试,
类别项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记事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 技术要求2.1
管理标准
建立符合计量法律法规能满足分
(子)公司、生产厂实际需要的计量
管理依据的标准性文件。

检查所制定标准的符合性,并通过对
其他要求的检查,评价分(子)公司、
生产厂组织实施的情况。

2.2
计量器具
根据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应
配备数量和准确度均能满足要求的
计量器具,在关键控制点上的计量器
具的配备率和检测率应达到100%
检查相关文件,检查原料检测、工艺
过程控制和化验室产品检测的计量
器具的配备数量和检测性能是否满
足规定要求以及配备率是否达到
100%;出具的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是
否具有法律效力和在有效期内。

2.3
量值溯源
所配备的计量器具应有相应的检定
证书或校准报告
2.4
校准工作
依据相关校准规程对分(子)公司、
生产厂内部校准的计量器具.使用维
护并完整填写有关记录
抽查校准记录检查记录填写的规范
性和完整性
2.5
计量数据
生产管理报表及校准中数据填写真
实完整,计量单位应齐全规范
抽查和现场检查记录填写的规
范性和完整性
2.6
技术资料档案
分(子)公司、生产厂使用计量器具
的技术文件、说明书等应归档妥善保
存。

随机抽查计量器具检查技术资料的
有无和完整性。

2.7
维护保养
分(子)公司、生产厂使用计量器具
应妥善维护保养,并留有记录
随机抽查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记录,
类别项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记事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3 现场管理3.1
标志管理
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有相应的标
识,以表示其使用状态。

检查是否按器具状态进行相应标识,
并通过对其他要求的检查,评价分
(子)公司、生产厂组织实施的情况。

3.2
流程管理
计量器具的申购、验收、报废等工作
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检查相关记录与现场使用计量器具
进行是否想符合。

3.3
环境条件
现场使用计量器具的环境应能满足
计量器具的性能的发挥在使用时不
受影响。

按照计量器具的使用要求进行现场
核查,分析是否能满足相应要求。

3.4
不合格设备的控

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撤离现场或作
相应标识,且不得使用。

查看现场是否存在不合格的计量器
具且未做任何标识或在继续使用
3.5
现场使用情况
外观检查及操作人员应按照有关规
定使用或维护计量器具.
查看是否有进水、积液、锈蚀等维护
保养不当的现象
3.6
设备完整状态
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零部件应完好,
无松动、无损坏。

检查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符合
规定要求。

3.7
现场抽检
对现场使用的与产品质量控制有密
切关系的计量器具进行抽查,合格率
应达到100%
用分(子)公司、生产厂配备的计量
标准进行现场抽查,如电子天平.压
力表.测温系统.台秤等
年月日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