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
须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当前,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认
识不足、底蕴贫乏、建设趋同等。
新时代背景下,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意义深远,必须大力进行红色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精神;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自觉承担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挖掘资源载体,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笔者
以为,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本文拟立足湖南地区高校,对这一问题初步探索。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晰定位
现阶段,高校对校园文化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定位不明晰。
缺乏高屋建
瓴的大视野,缺乏统筹规划的全局考虑,经费投入不足甚至停滞不前,由此导致
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上,难以落实。
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和社会不
良文化诱导,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发生偏差,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明显,
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市场化特征,流于形式,内容低俗浅显,不但没有形成正确的舆
论导向作用,反而导致不良文化侵入校园,滋生混乱,甚至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
化指导地位岌岌可危,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二)底蕴不足,核心价值尚未凝练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大学的生命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当前部分高校受扩建、合并、校区改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缺乏积累和凝练的过程,底蕴的缺
失不可避免,与之相匹配的大学精神尚未凝练,尚未形成隐性价值的校园文化。
学生缺乏对学校应有的文化认同。
因此,必须立足各高校发展特色,增强底蕴,
凝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大学精神。
(三)建设形式趋同,未凸显品牌特色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趋向明显,既未继承高校独有的传统优势、
历史渊源,也没有结合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个性发展,长此以往,将严重
影响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
如何继承开拓,打造高校品牌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矢志不移的目标及努力方向。
二、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论述
(一)红色精神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和党的十九大教育
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坚持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最根本的价值依归,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之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都是中华
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精神特质、崇高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其
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
革命风范,构成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二)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资源优势
红色精神寓于革命文化之中,其在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
优越性。
以湖南地区高校为例:其一,湖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祥地,有
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赋予了湖南地区高校利用革
命文化教育资源的地缘优势,使其能就地取材,寓红色教育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其二,湖南地区高校学生对于了解弘扬湖湘红色文化诉求强烈,他们受湖湘红色
文化春风化雨的影响,对其的了解虽然零散、模糊,却以之为荣,有学习、传承
湖湘革命文化的强烈意愿,这是构成以红色精神引领湖南工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的现实基础。
(三)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以红色精神为旗帜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多重意义。
第一,对于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有助于传承、弘扬
红色精神。
高校必须担当弘扬、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使命与责任。
第三,有利于
高校结合地域特征,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最终凸显个性,凝聚人心,提升校
园文化品味,弘扬大学精神,增强学生对各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一)结合各地区地缘优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一方面要提升理
论素养,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红色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教
育资源。
以湖南地区高校为例,可尝试如下,第一,利用地区地缘优势,挖掘“红色湖南”、“红色名人”、“红色印象”、“红色故事”等资源;第二,挖掘各高校校史,结合时代特征树立践履红色精神先进典型,以此对广大师生产生形象性、时代性
和持久性的感召力。
第三,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红色文化,举办“红色家乡”征文
比赛活动及主题演讲等,引导学生结合其家乡所在地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增强红色文化认同与自信。
(二)主动引导,将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特色活动。
一是开展红色精
神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领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文情怀,缅怀先贤英烈;二是
成立红色读书会,开展系列活动,如红色之旅、励志讲座、红色演讲等活动;三
是将红色文化特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四是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融入红色文化,比如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的写生及艺术创作中,引导其关注如红色文字、
旗帜徽章等象征符号,举办“红色艺博荟”学生作品展;五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红色精神网络平台。
(三)将红色精神教育资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方法,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
红色精神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课题,
必须加强红色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研究,探索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有效机制、实现路径、课程体系等系列问题。
一是要将红色文化教育
系统引入课程建设。
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各高校学生兴趣和认知特征,开发红色精神校本课程,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举办红色文化系列讲座等。
二是
要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红色文化修养,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创新科学教
学方法,积极为学术搭建自主学习的展示平台。
(四)持之以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履红色精神。
《关于加强和
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思
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因此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践履红色精神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加强红色精神的内涵学习,感悟其精髓;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立德树人。
要在立足于各高校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要深入学生实际,践行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不断探索红色精神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方式,切实发挥红色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使其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中的红色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4-
20(001).
[2]谢守成.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