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物联网技术导论精品PPT课件
第1章物联网技术导论精品PPT课件
物品“开口说话”
物
物
人
4
1.1 物联网定义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P.1)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 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 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物物相连,感知世界”
应用角度
学术角度
物联网
8
1.2 物联网的体系构成
9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EPCglobal物联网”体系架构 UID技术体系架构
10
1.4 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
从广义上说,物联网与传感网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它们是对同一 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联网比传感网更贴近“物”的本质属性, 强调是信息技术、设备为“物”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服务;而传感 网(传感器网)是从技术和设备角度进行的客观描述,设备、技术的 元素比较明显。
含义: 一层:基础和核心仍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 的网络; 二层:用户端从个人电脑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的信息交 换和通讯。
四个关键技术 P.1
6
1.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的”物”
这里的“物”要满足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物联网技术导论
Email: Phone: Address:C423
1
考查课程考核档案,按以下顺序整理归档: 1. 课程考核的说明(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 核成绩计算方法等); 2. 平时成绩记录册; 3. 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 4. 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报告; 5. 学生的课程考核主要原始材料(包括大作业、调 研报告、论文、作品、表演、操作技能等)。
14
理清几个概念
泛在网
Ubiquitous Network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 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网络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感知 及其智能性, 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12
1.4 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高级网络形态,它们之间最明显的 不同点是,物联网的联接主体从人向“物”的延伸,网络社 会形态从虚拟向现实的拓展,信息采集与处理从人工为主向 智能化为主的转化。
13
1.4 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
“物联网+互联网”几乎就等于“泛在网”。所谓“泛在 网”就是运用无所不在的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 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 ,帮助人类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和任 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 “泛在网”包含了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的所有属性,而 物联网则是“泛在网”的实现目标之一。
11
1.4 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
从狭义上说,传感网特别是传感器网可以看成是“传感模块”和“组 网模块”共同构成的一个网络,它仅仅强调感知信号,而不注重对物 体的标识和指示。物联网则强调感知物和标识物的手段,即除传感 器外,还有射频识别(RFID)装备、二维码、一维码等。因此,物联网 应该包括传感网(传感器网),也就是说传感网(传感器网)只是物联网 的一部分。
3、要有CPU;(提取、解码、执行和写回)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1.2物联网的体系构成
从技术构成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 ✓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是物联网 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 集信息。 ✓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 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 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 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背景
历史进程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1995 Bill Gates 《未来之路》 物物互联
2005 国际电信联盟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2008 IBM “智慧地球”
2009 “感知中国”
3
物联网背景
国际电信联盟曾描绘“物联网”时 代的图景: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 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 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 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传感网
以感知为目的的物与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
5
1.1 物联网定义
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 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 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范畴:网络; 方式:传感设备、协议(信息交换和通讯); 目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网络化”:是物联网的基础。无 论是M2M(机器到机器)、专网,还 是无线、有线传输信息,感知物体 ,都必须形成网络状态;不管是什 么形态的网络,最终都必须与互联 网联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物联网(泛在性的)。目前的所谓物 联网,从网络形态来看,多数是专 网、局域网,只能算是物联网的雏 形。
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 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 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着重连接物理世界的应用及相关产业,因 此是走向泛在网的重要一步。
传感器网络
Sensor Network
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加上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是由多个具有有 线/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低功耗、小体积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它 一般提供局域或小范围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是物联网末端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感器 网络
物。联网
泛在网
感知/延伸层关键设备和技术
对象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
---
物联网
传感器、条形码、RFID、二维码、 物-物 NFC、摄像头、近距离无线通信 物-人
泛在网
PC、手机、传感器、条形码、
物-物
RFID、二维码、NFC、摄像头、 物-人
15
近距离无线通信
人与人
1.5 物联网的特征(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