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择业观
其实谈到择业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这种寻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的胡乱寻找。
在寻找之前,我们需要的是方向。
现在问题的核心就落到了如何确定这个方向的问题上面,也就是如何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具有怎么样的人格特质,自己究竟适合哪样的工作,也就是如何做到人格—职业匹配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在交大的就业网网上有一个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测试完了之后它会给出一个很好的建议。
这只是我的一个看法而已,我来说说我关于择业的一些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这一结论,我们知道,择业观就是人们对于各种不同职业的评价、意向以及对择业所持有的态度。
它是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行为在其思想中的反映。
它既是择业者择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择业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
择业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
择业观直接指导择业者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
择业观也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持有的价值取向。
而对于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在特定人生阶段,面临职业选择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下,基于对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兴趣和价值倾向,所具有的职业选择观念。
我认为去做一个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择业态度。
一个人对待职业选择的重视程度和职业选择过程中认真程度,这对能否成功选择一份有发展潜力的职业有重要影响。
说实话,我们还在大二,对于自己做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为时不晚,等到自己大三大四的时候再去做这些未免有些亡羊补牢的味道,这也就要求着我们能够重视起来,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更加的了解自己,懂得自己。
对国家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状况等的全面认识和把握。
然后确定自己的方向。
二择业动机。
是我们的成功动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而成功动机是一种社会动机,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
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
一些毕业生把择业目光集中在大城市,认为这里工作环境好,薪金高,利于生活,即使不能发挥自己专长,找不
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千方百计留下来;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于重视经济待遇,而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以后职业发展的可能;还有一些毕业生过于看中社会地位,把进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作为实现当“领导干部”愿望的跳板。
我觉得这些意识都不太好。
我们选择一个职业时所应该看重的是它符不符合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无法长久的。
三择业标准。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遵循的尺度和标准,也是择业主体选择职业的评价依据。
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对职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一方面,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如果大学生不面对现实,在就业时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工作选择空间变小了,势必造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影响其顺利就业。
总之。
对于择业,我认为,量体裁衣最合适,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
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我们的择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