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腱断裂的吻合

跟腱断裂的吻合


31
陈旧性跟腱断裂
1
跟腱断裂超过3周,近端回缩缺损处为瘢痕连接,跟腱延长无张 力,跟腱短缩往往不能端端缝合。
2 3
跟腱短缩≥6cm
Lindholm法、White Krynick法、Rugg和Bogoe法、翻转腓肠肌腱
瓣加固法、单纯跖肌加固、利用腓骨长肌以及人工材料修复、阔 筋膜移植等方法
32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过程
随着合成工艺、生物制品消毒方法的改进和质量
的提高,使得外科粘合剂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42
苏玉红,坷北医科大学学报,2001;23(3):186-188
缝线的选择
组织名称 跟腱 髌骨骨折缝合 肌腱与骨附着点 假体周围肌腱附力点 的固定 跟腱周围软组织 肌肉 /筋膜 (大腿 ) 肌肉 /筋膜 (上肢 , 小腿 ) 皮下组织 (上肢 ) 皮下组织 (下肢 ) 皮肤 皮肤 缝线名称 爱惜邦 爱惜邦 爱惜邦
1
2
3
4
Lindholm法
33
5
6
跟腱断裂伴皮肤缺损
局部减张缝合/游离皮片移植难成功
①带肌蒂的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 ②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跟腱缺损; ③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④跟腱替代物修复跟腱缺损。
34
外踝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外踝后动脉系腓动脉终末支之一,伴有 腓肠神经的皮支,自外踝上方的后内侧向外 行走,提供外踝部皮肤的血液和感觉。若后 跟部皮肤缺损在8 cm之内,应用此岛状瓣较 为适宜。此岛状皮瓣具有血管、神经分布较 为恒定,邻近创面,易于解剖,创伤小,手 术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结扎点远离断端
张 力 强 度 ( )
200 150 100 50 0
结扎点远离断端比结扎点靠近断端所产生的张力强度更大
24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N
上面环锁
侧面环锁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Kessler缝合法获得最大抗张强度: 环锁位置在侧面 结扎点远离断端
25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26
皮肤 皮下 腱外膜(深筋膜) 腱周组织 跟腱
27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①手术时间:跟腱断裂应在肿胀出现前手术,否则应待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后 ②跟腱内侧纵切口(外侧、正中)
6
漏诊原因
跟腱断裂诊断不困难, 但容易被年轻医生忽视而漏诊
① 对开放性损伤只认为是皮肤软组织裂伤,不做详 细检查;
② 跟腱断裂后,足跖屈活动不完全消失
③ 跟腱断裂后,部分患者仍能站立跛行。
7
临床表现
①跟腱部肿胀、疼痛,足跖屈无力。
②查体:连续性中断及凹陷,趾屈力量明显减弱,提踵试验阳性, Thopmson征阳性。 ③MRI
28
4%
2.4%
再断裂
26%
8% 感 染
经皮微创手术不增加跟腱再断裂的风险,还可以明显降 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29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①伤后10-20天腱周组织肿胀,跟腱纤维组织 脆弱,对缝线把持力弱,缝合的牢固程度低 ②不能端对端直接缝合 ③ V-Y成形术
30
亚急性损伤----Abraham V-Y缝合
骨科缝合技术基础培训
Basic Training on Orthopedic Suture Technique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 推荐医师培训项目
1
2
跟腱断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唐佩福
3
陈华
讲义提纲
1、发病机制 2、漏诊原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方法 急性损伤的治疗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陈旧性损伤治疗
2/0 2/0 2/0 4/0 3/0
VCP751D 抗菌,张力大 ,可吸收,针锋利 VCP751D 可吸收,防止异物刺激,不冒线头,抗菌 VCP751D 可吸收,防止异物刺激,不冒线头,抗菌 VCP442H 抗菌,张力大,无创,打结方便 W862543 连续缝合 , 不可吸收 , 精细反角针 , 缝合美观
9
讲义提纲
1、发病机制 2、漏诊原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方法 急性损伤的治疗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陈旧性损伤治疗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
5、自发性跟腱断裂(激素、喹诺酮) 10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11
Khan RJ, Fick D, Keogh A,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12 The 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 2005,87(10):2202-2211.
③应锐性切开至深筋膜(腱外膜),避免钝性剥离造成的皮下营养血管网破坏和脂
肪液化,从而减少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和粘连; ④保护腱周组织,避免破坏其从腹侧进入跟腱的血管束;
⑤修复后跟腱应有足够强度且张力不可过大,以免阻断断端血供,影响愈合;术后
石膏托固定于屈膝、跖屈位减轻吻合处张力。 ⑥线结包埋于断端,腱外膜间断缝合使线结位于皮下组织中,可减少线结刺激。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环锁位置
从上表面环锁
21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从侧面环锁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结扎点靠近 断端
结扎点远离 断端
从上表面环锁
22
从侧面环锁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从上表面环锁 抗 张 强 度 ( N ) 从侧面环锁
间距(mm)
侧面环锁比从上表面环锁缝合抗张强度大 23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结扎点靠近断端
250
Meta分析总结随机、对照实验 文献追踪了EMBASE CINAHL MEDLINE等3个数据库 ,关键词包括:跟腱、断裂、腱损伤,并联系作者 。3 位学者分析数据、使用10项标准独立评估实验价值。 包括12项研究,设计800名患者
13
3.5%
12.6%
Incidence of rerupture
14
34.1% 2.7%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4.0%
0% Incidence of infection
15
文章结论
跟腱再断裂的风险:保守治疗高于手术治疗 伤口感染风险:手术治疗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老年人 年轻人
16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8
T2
T1
病理变化
伤后1周内, 最多不超过10天 伤后10~20天
跟腱纤维呈亮白色,韧性好,无水肿或水肿程度很 轻,缝合组织对缝线的把持力好;
腱周组织肿胀,肉芽瘢痕脆性大,跟腱纤维组织变 脆,缝线把持力弱,缝合的牢固程度降低;
伤后20天以后
跟腱纤维肿胀消退,瘢痕略有老化,对缝线的把持 力强。
跟腱损伤伤后10天为急性损伤;10~20天为亚急性损伤;20天 后为陈旧性损伤。
17
急性损伤
改良Kellssler缝合法、细丝线间断缝合腱束简单、 有效、实用,是跟腱修复最佳方法 。 18
急性损伤---缝合方法
19
急性损伤---缝合方法
不同的缝合方法缝合后的张力强度逐渐增高, 到42天时达最高水平。Tsuge缝合和改良Kessler 缝合所产生的张力最高
Wan Shengxiang et al.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25(5):561-564 20
缝线的选择

Prolene 普理灵
√ ×
普通丝线
44
45
35
如何加强跟腱复
week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支具
25-30踝跖屈 逐渐 全足 负重
去除支具
负重
扶拐下地活动,不能负重
部分负重
全足负重
运动 康复
戴支具的单车运动
单足提踵运动
力量练习
10-14天拆 线
物理康复治疗:热敷、红外线、局部按摩等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
5、自发性跟腱断裂(激素、喹诺酮) 4
跟腱断裂
踝在过伸位突然用力,断裂多发生在
跟腱止点上方2~6cm
5
发病机制
① 跟腱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跟骨结节上方2~6cm最窄。
② 跟腱营养动脉造影显示,下段区域血供相对较少。
③ 跟腱中的血管数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④ 跟腱长期慢性牵拉劳损,产生跟腱炎、腱周炎,跟腱 组织变脆,影响跟腱血供。
规格 型号 2# W4843 5# MB66G 2# X519H
特点 张力大,永久支撑,损伤小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可穿透骨头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可穿透骨头
爱惜邦 5# MB66G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抗菌薇乔 3/0 VCP311H 抗菌,减少异物存留 抗菌薇乔 0# VCP752D 抗菌,张力大 ,可吸收,针锋利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Prole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