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
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
(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
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
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
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
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
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
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
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
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
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
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外、实验和模型三大分支,但以野外调查方法及其数据分析和解释途径为主。
三、课程大纲
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历史
第四章、野外调查的准备和野外注意事项
第五章、动、植物种群调查
第六章、取样设计
第七章、生态空间格局
第八章、种群结构、动态、生物量与生产力
第九章、生态位
第十章、多样性
第十一章、生境因子(光、温、降水与湿度、土壤、地貌)与生态幅度(物候)第十二章、群落结构分析:外貌形态、物种构成、重要值、相似性与种间关系第十三章、植被分类和梯度分析
第十四章、自然干扰与群落动态
第十五章、实验设计
第十六章、生态学的模型方法(徐福留或高琼)
第十七章、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定位实验与生态学的网络研究
第十九章、实验一:野外调查-种群调查取样与分析
第二十章、实验二:一个实验生态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十一章、实验三:模型方法的实验
联系电话:62751179
E-mail: s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