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 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 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十 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谘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区的响应
1、武昌起义
(1)起义时机的成熟
首先,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增长较快,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家,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进步的社 会力量。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工业城市,资本主义比 较发展,交通又比较便利,这更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 件。
(3)假革命党——军阀和流氓政客
在陕西和山西,革命后的政权直接落到类似于前面所说 的浙江的朱瑞那样的军人手里。在革命前他们在军队中的地 位并不高,他们沾过革命党的边,靠革命而起家,成为割据 一省的当权者。
(4)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
这一类是,原来的当权者,即清朝的地方的军政长官, 在当地的地主绅士的拥戴下,摇身一变,变成了新政权的首 脑。
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
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为了处理当时的紧急军政事务,革命军组织了一个临时的
谋略处,担负起实际的领导责任。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
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称中国为中华民国;号召各地响应起义, 推翻清朝统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制订了体现当时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鄂州约法》。
1月3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同日,孙中山发 布各部总长、次长名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总长即国务员,共 九人。他们是:
陆军总长 黄 兴 海军总长 黄钟英 外交总长 王宠惠 司法总长 伍廷芳 财政总长 陈锦涛 内务总长 程德全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实业总长 张 謇 交通总长 汤寿潜 1月28日,中华氏国临时参议院成立,次日举林森为议长。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 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 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十 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谘
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
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黎元洪(1864~1928)
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 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 靠张之洞,在湖北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 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 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 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 袁世凯篡政后,仍任原职,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 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被任为院长。反对袁复辟帝 制。1915年袁称时,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次年6 月袁死,黎继任大总统,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与国 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 张勋驱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直系军阀 支持复任总统。次年又为直系所逐。晚年投资实业。
其次,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使起义具有相当 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两湖地区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残酷压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第三,革命党人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 会党和新军是辛亥革命的两支基本队伍。 武昌起义前几年间,革命团体屡遭破坏,却能始终保持元气,愈加迅速 地发展革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革命党人做了比较踏实的工作,积蓄 了比较充足的力量。 共进会与文学社功不可没。 共进会和文学社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发动起义,经过协商,在 1911年9月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领导起义的机关,推文学社领导人蒋翊 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他们拟定了起义的详细 计划,并推举共进会的刘公为未来的军政府的总理,孙武任常驻政治筹备 员。
(5)“不准革命”
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后,首义地区武汉、中部同盟会所在地上海,都 在酝酿组织中央政府。
经过双方妥协,决议各省代表赴武汉商议组织临时政府事, 但每省仍须留一人以上于上海,为“通信机关”。十二月二日, 江浙革命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们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 但在政府的人选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29日,十七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根据孙中山的 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 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
宣言提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任务为“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 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2)资产阶级立宪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权
云南、浙江、四川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力量,也有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二者间没有像湖南、贵州那样发生流血 的冲突,而是合作地进行了起义和独立运动。
因为立宪派愿意参加推翻清朝的统治,所以革命派和立 宪派的合作是有基础的。但是革命派没有能在这种合作中掌 握领导权。虽然在省内局部地区建立了以革命派为主的政权, 但就全省来说,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立宪派,革命中产生的政 权也就直接落到了立宪派的手里;而且由于立宪派也没有能 力保持自己的政权,一些代表旧势力的实力派迅速地利用局 势,取代立宪派而成为当权者。这是第二种类型。
2、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短命政权
湖南和贵州是这一类型。在这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革命派发动了群众性的起义,推倒了旧政权,建立了以自 己为主的政权。但是他们的政权不能保持下去,不久就被资 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反革命政变所篡夺。资产阶级立宪派在 起义胜利声中表示和革命派合作,但随即就充当了扼杀革命 派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