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

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

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

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

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

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

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

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

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

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

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

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

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

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织和武装起来,实行城市起义与农村起义相结合,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不停顿地袭击南下清军之侧背,致使武汉起义军陷于孤军奋战,以寡敌众。

加上武汉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的方针,作战部署一再失误,终于被迫退出汉口、汉阳,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

武汉起义军在军事上的失利,终于成为导致辛亥革命战争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4.从客观方面来说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阻挠。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封建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时时处处以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出卖民族利益为己任,既是封建主义的代理人,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他卖国窃国,致使辛亥革命流产。

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其经验教训却深深启示了后辈革命者,掀起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经我总结,其经验教训主要有;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中共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启示:必须从实际和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中得到的启示: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订政策;中共走向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的启示: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总之,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指引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历史上永远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使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走向灭亡,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点开始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然而,这次革命却在三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阐述这次革命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失败自鸦片战争之后,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便开始陷入内忧外患中,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国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与此同时,民间的起义力量此起彼伏,先有太平天国,后有辛亥革命,而后者成功地结束了清朝统治,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然而,仅仅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三个月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极其领导的北洋军便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在政治上,他恢复帝制;在经济上,他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文化上,他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潮。

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共和”一去不复返,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究其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第一,革命纲领具有模糊性,最终导致革命主体的复杂性。

以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见《告各友邦书》)。

同时,他们将所有矛头直指满清王朝,而忽略了力量同样强大的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使他们也混入革命阵营。

如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竟然推举反对革命黎元洪出任都督,这无异于养虎为患。

阳夏之役后,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逐渐颠倒,后来,黎元洪窃取实权。

最终,大权被袁世凯收揽。

其二,此次革命在后期脱离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正如周锡瑞教授所言:“赋予辛亥革命以生命力的思想观念,曾经认为,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20世纪中国的一切弊端痼疾就可以迅速治疗矫正。

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

而在1912-1913年的过程中,对于反满革命和共和政府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

对于农民,革命除了带来一个绅士和官僚更紧密联合、以维护上流阶级利益的新政权外,其余一无所有。

”①其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锐。

如阳夏之役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中心有东移之势,此后,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在沪宁一带展开。

而这使得一些自居“首义之功”的湖北党人大为不满,孙武等人甚至从此屈从黎元洪。

而上海方面光复会的章太炎等人早与同盟会交恶,所以也对黎元洪大加赞助。

而这两个集团却忽略了共同的敌人——袁世凯。

此后,袁世凯得以安全地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

正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以上弱点和错误,辛亥革命注定不能成功。

这也说明,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虽然满清覆灭,但同样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官僚也同样可以相互勾结,轻易扼杀革命。

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②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根本上去认识,一种是主观方面去认识。

从根本上来看,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看,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人民群众。

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薄弱。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4,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少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不足,实同党人心之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