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摘要]: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
文章简单介绍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含义和住宅节能与住宅建筑设计的关系,提出了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节能措施和住宅单体设计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措施[abstract] :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a basic trend, as well as the contemporary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 new growing point.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meaning and residential energy saving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the relation between, puts forward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design of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single house design of energy saving measures.[key words] :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energy saving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要求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性能,提高采暖、空调、通风设备及及系统的能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资源等措施。
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舒适参数的条件下,有效降低供热、通风、空调的总耗能。
因此。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也要从建筑平面布置及体型系数、墙体结构、外门窗墙体结构、太阳能利用等方面采取合适合理的方法措施,确保实现建筑物的节能。
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
而在我国,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
因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居室热舒适环境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采用新型保温材料,把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来。
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含义1.1节能的重要性。
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45%,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再加上供能系统的低效率.致使建筑物要达到规定的舒适度.单位面积所需的能耗比同纬度发达国家高出3—5倍。
因此,生态住宅进行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节能设计的内容。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建筑材料和制品的选择与生产、建筑规划与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设备设计与选型,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自然能源开发与利用,采暖、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节省,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和紧密联系。
节能设计的原则在整个建设活动中,通过综合衡量生态住宅小区各个方面,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条件下。
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将环境、气候等综合因素转化为高品质的空间、高舒适度的环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
2住宅节能与住宅建筑设计的关系2.1住宅节能与居住舒适性的关系居住舒适性是目标,节能是方法。
不能因节能舍弃居住舒适性,舒适性必须与国情相适应,需要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2住宅节能与科技应用的关系住宅节能技术的应用,并非必须依赖高科技。
节能应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成本的适用技术。
引进的节能技术应尽快国产化与本土化。
2.3住宅节能与地域气候差异的关系应消除推行节能技术的地域偏见。
北方寒冷地区采暖的节能同然重要。
南方炎热地区的空调节能也同样重要,冬冷夏热过渡地区的采暖、空调节能更加重要。
北方应强调保温,南方须重视遮阳隔热,需视气候差异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
2.4住宅节能与整体技术的关系要做好保温、隔热、降耗等单项节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但更应重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节能技术。
应该将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材料选用、维护保养、日常运营等各阶段、各环节,作系统和整体的综合考虑。
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节能措施3.1 合理规划,布局节能城市建筑都是自成建筑群或是与相邻建筑构成群体关系。
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可以最大限度的取得自然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从而减少建筑内人工能源的消耗,甚至不需要消耗额外能源就可以满足人们使用的各种要求。
建筑布局时要考虑到周围建筑环境对建筑用地的各种影响,总平面布置时统筹设计,尽量用自然条件来满足主体建筑使用中的各种采光通风需要。
譬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住宅小区规划时,将高层板式的楼布置在西北方位,阻挡住深入小区中心的寒冷西北风。
而将点式楼布置于东南向,中间交错布置多层与小高层,就可以较好地组织夏季穿堂风。
同时住宅小区环境设计时,引入水体和植被,夏季临近水面的空气温度低 3-4 度,可以形成局部温差,促成空气积极流动,达到调节住宅楼温度的效果。
3.2积极造型,形体节能城市建筑设计既要注意自身形象外观设计,同时也要注意建筑造型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建筑节能规范里的建筑体型系数这一指标就是通过表面积与围合体积的比例,控制建筑体量的凹退,从而降低散热面积。
譬如设计采用南向弧线的形式,增加南向的表面积,同时减少北向门窗面积,可以较好的利用南向阳光的自然条件,同时减少北向的热量损失。
在城市建筑设计时,应该控制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使造型与节能二者协调一致,互相促进。
譬如,同一建筑物的顶部分别设计为坡顶和平顶。
相比之下,坡顶的造型既可以丰富天际轮廓线,还可以增加一个缓冲层,降低顶层用户屋顶与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温度变化幅度。
坡顶部分如果设计为通风顶,能更好地降低夏季建筑吸热。
在通风顶棚空间里铺设一层保温材料,将取得比平顶保温构造更好的保温效果。
因为大多松散质地的建筑保温材料性能好,但是遇到水和水汽就会失去保温作用,而搁置在通风坡顶夹层正是最好的选择。
平顶的造型一般要选择憎水型的保温材料,否则屋面直接曝露于大气,长久风吹日晒,容易导致保温效果降低。
3.3 严谨构造,细部节能节能型城市建筑设计也要贯彻到建筑细部的处理,从而真正达到节能效果。
建筑的墙体和屋面等对外部位用保温材料包裹,尤其混凝土构件这些薄弱的“冷桥”构件部位加厚保温材料等方法降低能量损失。
保温材料的运用可以提高建筑墙体的热阻,降低通过墙体和屋面的热量交换,节约建筑采暖或制冷的能耗。
屋面以及墙面等太阳直射的建筑部位还可以增做通风隔板的细部构造措施,利用室外空气换热带走吸收的热量,避免夏季吸热升温,从而节约空调制冷的建筑能耗。
3.4附加设施,增收节能每一个城市建筑单体就是一个能源细胞,共同构成了城市这一能源消耗主体,如果能充分发掘城市建筑自身的占地优势,附加设施生产能源,就能将城市建筑变成一个个能源生产体,补充自身消耗的能源。
国内城市建筑幅员广阔,占据城市的大部分面积,如果利用太阳照射的各处受光面,譬如在建筑的屋面和停车场顶棚等处加设光电转化的光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城市建筑使用,不失为一种增收节能的途径。
4住宅单体设计的节能措施4.1适度的面积标准每户面积标准的提高,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基础条件相适应。
超越当前现实,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购房热刺激下的互相攀比,均不应提倡。
应提倡节约型住宅。
合理的使用面积,是当前最有效的节能措施。
可以节约建材、节约劳动力和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源。
4.2合理的平面布置在住宅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的合理尺度、面积、开间和进深,当前有盲目扩大起居室面积,每套住宅设大小几个卫生间。
进户过厅和景观平台等的奢华倾向。
要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面积等。
应尽可能多地布置主要居住空间于南向,并做好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表1)。
4.3适当的住宅层高要正确对待住宅层高的概念:层高过低。
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阻挡了室内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混浊和空间的压抑感;层高过高。
必将浪费建造成本,浪费日常使用的能源。
4.4适当提高住宅的层数提高住宅层数与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成正比关系。
但是,节地的曲线,并非始终直线上升。
当住宅达到一定数量的层数,容积率增加就显得缓慢,因为住宅用地由住宅基底用地和住宅日照间距用地两部分组成,住宅层数增加只能重复利用住宅基底用地,随着层数的增加,日照间距仍要扩大。
所以.一般由低层升至多层,节地效果最为明显,至中高层,效果尚可,至高层,节地效果并不明显,节地曲线呈平缓状。
不同层数住宅,优缺点的比较。
①低层:居住环境较好,建设用地耗量大。
②多层:节地效果较好,能营造较好的居住环境。
③中高层:节地效果最明显.当18层以下布置—个安全出口、使用一部电梯时,影响造价较小,登高远眺、视线扩大。
④高层:能节省建设用地,做好居住区的环境,外部空间通透.视野开阔。
但是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日常维护费用大。
高层住宅中的居民,有远离地面、束之高阁的心里感受。
因此,在城市边缘地段、iii坡地、风景区宜建低层住宅;中小城市宜建多层住宅,少量中高层住宅;中大城市宜建巾高层住宅,少量多层住宅;特大城市宜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
4.5合理的体形系数规范规定了不同气候地区的体形系数标准值,以控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
为调节体形系数的超限,允许以加强外围护的保温隔热措施来弥补。
夏热冬暖地区为增加自然通风流量适当多些可以理解,但应避免因追求建筑阴影或立面凹凸变化,所造成的过大的体形系数。
4.6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应从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选择窗面积的大小。
窗面积过大,并不反映建筑现代化。
应强调不同朝向、不同功能房间、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开窗有别,不能随意开设落地窗、飘窗、多角窗、低窗台。
4.7科学的建筑构造围护结构是住宅节能的关键部位。
住宅的墙体、屋面、地面、外门窗都直接暴露在室外。
应重视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设计。
还要允分注意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节点构造,如外门窗与墙体、阳台与房间、女儿墙墙或挑檐与屋面等处连接部位的构造,避免出现“冷桥”和“热桥”。
南方隔热还须重视遮阳,不同朝向应有不同的遮阳构造。
遮阳百叶或遮阳窗帘应设在外部。
4.8合理的多户单元的组合多户单元的组合,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塔式高层住宅,过去做为—个标准层布置8户—10户,显然使每户功能质量下降;。
既能达到多户单元组合的同的,又有较好的光照和通风,室内组织合理,不会出现死角和暗房,节地效果较高;当布置3户4户,功能改善.但节地效果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