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建筑节能措施范本

提高建筑节能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提高建筑节能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11551提高建筑节能措施Measures to improv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一、提高建筑节能的措施1.1建筑节能: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

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不可能再生的能源的日益减少,使人类正面临着巨大难题。

我国不仅能源短缺,且又是能源消耗大国。

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经济环境,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日趋严峻,节约能耗迫在眉睫。

而能耗则又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重大问题却又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宣传,认真重视建筑节能问题。

3建筑节能措施3.1,设计单位在建筑物设计阶段,应当根据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及有关本地区的节能法规进行设计开发;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保证节能设计质量。

3.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组织施工,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建筑工程项目时应当将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必审内容,对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不得审查通过。

3.3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节能标准、节能设计对工程实施监理。

3.4在墙体建筑方面,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应逐步禁止使用其他黏土制品墙体材料,应用目前新型墙体材料,3.5改善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尽量避免热桥,同时采用新技术,加强外墙保温。

改善门窗设计,尽可能将窗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加强密封,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断热铝合金窗采用断热冷桥技术,大阻止了能量的损失。

与此同时中空玻璃优美的外观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优质性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二、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怎样节能的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的特点是什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总之归纳为三点;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三、建筑工程提升抗震措施的措施2.1正确的选址。

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规划时应注意避免导致地震次生灾害或使次生灾害限于局部。

新设计建筑物时,要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

2.2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因此,为了满足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要求,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应对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房屋总高度分别给予不同的限制,这是确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优先选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方案。

2.3结构体系中横纵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提高设计质量。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还很低,大量的建筑所采用的建筑方案不是很合理,导致结构方案无法合理布置,增加材料用量,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正确的抗震理论指导下,依据合理的设计原则,同样可提高甚至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2.4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施工才能实现。

如果说设计是“理论”,那么施工就是“实践”了,施工是实施设计意图,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搞好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严格按施工规范或规定施工。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抗震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必须完善建筑抗震标准、科学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符合抗震设计、确保建筑质量、合理使用建筑物、加强建筑监管等。

因此,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政府、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检、业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工程选址工程地质是建设工程地基及其一定影响区域的地层性质。

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渗性。

一、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地质缺陷对工程安全和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

一般中小型建设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一定影响范围内,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形成的土体松软、湿陷、湿胀、岩体破碎、岩石风化和潜在的斜坡滑动、陡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威胁。

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形成的整体滑坡,地下水的性质、状态和活动对地基的危害。

特殊重要的工业、能源、国防、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新建项目的工程选址要高度重视地区的地震烈度,尽量避免在高烈度地区建设。

地下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要考虑区域稳定性的问题。

对区域性深大断裂交汇、近期活动断层和现代构造运动较为强烈的地段,要给予足够的注意。

也要注意避免工程走向与岩层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的地质构造。

道路选线道路选线尽量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避免经过大型滑坡体、不稳定岩堆和泥石流地段及其下方五、“豆腐渣工程”的根源有哪些呢因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反科学抢工。

明明要两年才能干完非要压缩到一年完工。

中国有句古话叫“欲速则不达”,施工速度虽然快了,可忙了半天却是个“豆腐渣工程”,这错到底该记在谁的头上二是资金不到位。

这种方式导致的必然后果是偷工减料,甚至滋生腐败,因为找人还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标的施工单位或厂家在骑虎难下之际,哪还能想到“建优质工程”诺言三是盲目求发展。

项目资金不足,就让施工单位垫支,怎么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呢“豆腐渣工程”监管“豆腐渣”工程被评为“质量优良”、问题暴露后却无人问责,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如同对待一块无人看护的“公地”,大家都认为事不关己。

从理论上说,当地政府部门代行业主职权,显然有责任对公共工程的质量问题提起问责。

然而众所周知,公共管理部门通常既是一项公共工程的投资者,又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鉴定方,无法想象一个人既当原告又当被告。

说到底,当我们质问“豆腐渣”公共工程何以被评为“质量优良”、质量问题暴露后又何以无人问责时,答案指向同一个:对于公共工程的质量监管,作为真正的业主--当地民众往往不在场,他们对政府的工程招标、工程验收过程缺乏监督权与话语权,对在工程质量监管上失职的公共部门缺乏责任追究权,这种权利缺失又反过来促使人们淡漠了对公共工程质量的监督热情与问责自觉。

六、什么是泥石流有哪些种类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3类: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2类:一是粘性泥石流,二是稀性泥石流。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的发生时间有何规律性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

具体月份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因集中降雨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

当雨洪、地震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一个泥石流活动周期的高潮。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泥石流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七、“瘦身”钢筋楼脆脆”、“楼裂裂”等一系列楼房安全问题至今仍让人们感到愤慨。

记者9月25日从荆州市住建委获悉,针对近期我省部分建筑工程使用“瘦身”钢筋盖楼的现象,我市将对在建工程钢筋原材料及加工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据了解,省住建厅在全省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巡查时,发现部分建筑工程使用的小规格热轧光圆钢筋在调直加工过程中出现“瘦身”现象,违规进行张拉甚至冷拔,导致加工后的钢筋直径和屈服强度、延伸率、冷弯等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对工程结构安全尤其是抗震性能带来严重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