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陈星帆高二(9)班
前言:
“孝”、“万事孝为先”是东方文化的基本信条。
上千年来,由“孝”派生出“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封建礼教中更有妇女要“三从四德”的规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爱”,博爱、仁爱。
强调以“爱”作为行为准则。
爱的本质是主动、控制、强制。
我“爱“你,就是以自己的愿望主动控制,要求对象按照我的意图行为,要求对象实现我的目的。
因而是主动的,不是服从,是控制对象的,是创新,开拓,发展。
这种文化鼓励创新,开拓,扩展思维,因此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正文:
稍有点儿文学素养的人都听说过夸父和后羿,想必也听说过亚当和夏娃,更不必说女娲和耶稣了。
他们都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形象,他们身上都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由字面深入本质,我们不难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们不妨将切入点放在东西方文化中占据等价重要性的龙的身上。
众所周知,在东方,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它吞云吐雾、能飞善游、上天入地、活灵活现;然而在西方,龙却是妖孽的代表,它动辄伤及无辜、玩火焚物、霸气十足。
东方的龙长着猪鼻、蛇身、鹰爪、鹿角、鱼尾,这集万物生灵的龙无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通常脚踏五色云,身披七彩霞,腾云驾雾、穿梭自如;西方的龙则长着硕大的翅膀,笨重的身躯,每每出现都携带着滚滚黑云。
风云骤变,电闪雷鸣。
同一种事物,通过截然不同的人主观给予的客观评论,就一夜之间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同样是为红男绿女牵红姻缘线的神话形象,东方是一位满面春风的智慧老人,西方却是长着翅膀拿着弓箭的可爱小孩儿;同样是普度众生的最高神灵,东方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法力无边的玉皇大帝,西方却是一位拥有七情六欲、近乎常人的宙斯;同样是创造人类的神灵,东方是一位母性十足、和蔼可亲的女娲,西方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耶和华;同样是为了时空转移,东方的嫦娥双脚轻轻一踏就能够登上月宫,西方的太阳神却能够驾着马车去上班;同样是奸诈狡猾的动物,东方的狐狸专门喜欢修炼得道玩弄凡人,西方的狐狸却喜欢与人玩耍,机灵敏锐集于一身。
我们通过多组神话形象的鲜明对比,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东方文化侧重的是万物皆和谐,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人类所富有的独立人格化。
神话的差异折射出文化领域的区别,然而其差异却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沉淀形成的。
酒香飘四野,哺育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品酒方式。
粗放豪爽的东方人喝酒总要摆出大碗,这样才能够突现出客气大方,用其有力的大手抓起酒坛。
倒上一碗,然后十分随和地捧起碗“咕咚”一声,酒便入肚了。
其外放豪迈的酒意就不知不觉与醇醇酒香融为一体,浪漫精明的西方人,喝酒时很讲究。
其一,选择恰当适中的氛围;其二,挑选共享对象;其三,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气氛品位不同口感的酒,再者,西方人在喝酒之前都会余少许时间进行感情酝酿,接着轻轻端起精致的酒杯,轻缓地摆弄着酒
杯,他们不急着品尝,先陶醉于酒香,享受着酒味的温润,然后才慢慢回味,感受着不可多得的松弛舒适。
如果说东方的铭酒是一种性格、一种方式、一种态度,那么西方的品酒是一种情感区域的寄寓,道出了浓郁的感受色彩。
导致这种种差异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理位置的不同。
东方文化源泉发源于大陆内部,各种资源丰富多样,大部分居民都扎根本土,不愿搬迁,这种依恋的思想最终产物是导致东方居民对故园的眷恋,有着比任何民族更为浓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西方文化的源泉来自于众多濒临的海洋,他们若想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传扬本土民族的崇高精神,就需要向海上拓展,进行一系列的发展活动。
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催化下,以及世界当时封闭笼罩下,出海探寻是最佳途径,但出海就意味着冒险,这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在西方,大多数人推崇的就是敢于冒险的精神冒险当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潮流时尚。
由客观的方位进行论述,东方文化侧向较为性情化的思想,而西方则偏向逐步深入、层层递近的推倒思想。
其产物就是造就了东方的龙腾云驾雾、直冲云霄;而西方的龙却需要长着翅膀才能飞上九空。
另外,东方较为注重强调故土,注重的是保守的精神状态,所以东方的龙强制性被赋予了无坚不摧的特权,换句话而言,就是无与伦比、无人能敌,是一种正义、权威的象征,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冒险精神,注重的是创新、新颖,纵使西方的龙拥有硕大的翅膀,法力无边,最终还是会被勇猛的勇士所击败。
作为智慧的标志,东方是慈祥随和的老者,西方却是书生意气的青年。
接着月老与爱神丘比特就拥有了相同的历史使命。
东方人由于长时间的驻步于同一区地域,环境的一成不变,活动范围的狭隘窄小,人们对动物的态度由随和转向占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潮流,人们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现代化”,由圈养走向猎杀,进一步对其进行食用。
然而西方人向往的“惟我独尊”,人民渴望有朝一日征服大自然,为了达到此目的,就须依靠动物助他们一臂之力,实现自己的最终要求。
所以人与动物所处在的是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
这一切是导致了东方的狐狸是人人喊打、众人唾弃、勾引男人而西方狐狸是机敏聪慧、活泼可爱的象征。
当然,对于以上几种不同规格、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并不能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下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所谓的地理位置各异并不是导致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我们可多方位、多理念来进行据理力争,从而方可获取较为完满的答案。
从现在出发,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讨吧。
了解宝贵的人文财富,了解我们过去的辉煌,从而逐步创造另一派先进、灿烂的新型文明文化。
分析:
欧美化自14世纪欧洲地理大发展以来就开始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
除东亚、东南亚以外无不深受影响。
甚至于在十九世纪后又影响到了东亚及东南亚一带。
由于中华民族在经济和科学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学习西方之风在中国盛行了近两百年,而中华文化则相对被冷落了两百年。
在现在的中国(包括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还有多少人理解得那么深透?反观欧美文化呢,正如日中天,它的科学技术、它的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思想、包括它的审美观念都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的历史非常之久远,其内涵也非常深厚。
造成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许多方面的不同。
西方人性格直爽,处事直观现实;而东方人性格内敛深沉,处事曲折而周到;西方文化讲究“丛林哲学”,东方文化推崇孔孟之道;西文文化讲究直来直去,东方文化讲究间接和内涵。
但由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彩绘出世界五彩斑斓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