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分析人物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用坚实的臂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变老,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嫩(nan )芽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分歧(qí)熬(áo )拆(chāi )散散步(sàn) 散(sǎn )文你就背(bēi) )着我我背(bai )上的(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熬分歧各得其所忍受,艰苦支持;意见不一致;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快速抢答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下列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散步的地点是哪?散步的季节是?散步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用一个词来回答,结果怎样?(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我”,母亲、儿子、妻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母亲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走小路,小路有趣;走大路)2、理清本文情节: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四、再读课文,点评人物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

”的句式。

(关键词:我——孝顺温和;母亲——温和慈爱;儿子——聪明伶俐;妻子——温柔贤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赏析语言,学习写法一、美点寻踪,品味语言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

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要求:学生自由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词、句、语段,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还可以欣赏其中美的词、美的句等等。

(温馨提示:先自己圈点勾画品味,再小组交流)例如:写景的句子:第一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第二处: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传情的句子:(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2)“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含义深刻的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和妻子都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

母亲代表过去,对她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

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

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对称的句子:(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①句式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节奏感及音乐美。

②突出了“我”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及肩负的重大责任。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二、学习写法,概括主题1、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

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学生勾画、回答)“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点拨: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本就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无可厚非。

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实在是精妙之极。

2、你能概括出本文主题吗?示例:主题: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师明确:所以说,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3、同样是这个主题,我们用其他的题目好吗?学生交流、讨论,互相点评。

如“责任、爱、和睦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同样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

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如果能再新颖些会更好。

本文用“散步”作标题,既朴实,题目又不太大,而且不过于直白。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散步》与林文煌的《三代》,您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三代林文煌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珊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

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

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

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四、感悟亲情,书写祝福爱在心头口难开,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温馨小语,向你的亲人诉说并送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同学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生1:一起去郊外散步。

生2:吃饭、看电视。

生3:去旅游,去公园玩。

生4:开家庭会议。

生5:过节团聚,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生6:一起去打猎。

师: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荧幕出示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自由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要求:A、圈画出生字词及要积累的好词佳句。

B、圈出文中的人物及相关事情的关键词句。

1、检查生字词。

(幻灯片出示相关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2、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这一环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快速抢答,营造课堂气氛。

)A、散步的人有哪些?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B、散步的季节呢? (春天)C、散步的地点? (田野)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E.结果如何?(走小路)[设计意图]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幻灯片出示问题)1、请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明确: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