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解剖 讲课 (2)
踝关节
• 踝足骨骼——蔡军青 • 踝足肌肉、韧带——唐袁涕 • 神经、足畸形——贺赢
目录
• • • • • 1、踝足骨骼 2、踝足肌肉 3、韧带 4、神经 5、足畸形
踝关节的功能解剖
• (一)骨 •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块(单侧) 。 • 1块胫骨、 • 1块腓骨、 •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 •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 5块跖骨、 •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
扁平足
• 扁平足:(俗称平足 ) 习惯上是指足部正 常的内侧纵弓的丧失 。一般病因为足部骨 骼肌肉异常以及遗传 因素。绝大多数扁平 足患者无明显不适。
发病原因
• 1、足部骨骼异常:舟状骨位置、形态异常,副舟 骨,跖骨以及跟骨的异常; • 2、足部肌肉异常:胫前肌、腓骨肌止点异常,足 内、外侧肌软柔,负重时足部肌肉、韧带受力不 平衡; •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扁平足的发病中起重要 作用,一般为多基因遗传
腓神经
• 腓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较大的分支,伴腘动、静 脉行腘窝至小腿,与胫后动、静脉一起下行于小 腿后群肌浅、深两层之间,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 ,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胫神经还 发出腓肠肌内外侧皮神经。
• 足底内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内侧群及足底内侧半 和内侧3个半趾跖面皮肤。 • 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和外侧群,以 及足底外侧半和外侧1个半趾跖面皮肤。
治疗
1.手法扳正、石膏固定:适用于1岁以内患儿,将畸形的组 成部分按一定程序逐个予以矫正,然后用石膏管型固定。 石膏固定达到足部外展75度以上时可以进行跟腱松解手术 ,术后石膏固定3周,3周后拆除石膏,同时更换矫形鞋。 3.软组织松解术 4.跟腱延长术:将跟腱行z字切开。术后石膏固定6周。 5.胫前肌外移术:适用于马蹄足早期轻度复发,或治疗后残 留前足内收畸形的儿童。 6.外固定支架:对于5岁以上的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部 骨骼已经骨化,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术后需要定期 调节支架,外观基本满意,但会残留足踝关节僵硬。 7.足部截骨矫形术 8.三关节融合术:合并跖骨内收、后足内翻、跖屈三种畸形 。
•
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
,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 如走下坡路的时候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 关节松动且能做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 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此外踝比内踝 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的韧带
• • • •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足底肌
趾短伸肌的作用
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
病因病理机制:
有体育运动史,对抗收缩力的足被动背屈(小腿三 头肌群)
常位于跟骨上方2~6cm处发生断裂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和痛风
急性断裂:易患因素包括慢性跟腱炎和部分撕裂
如果单侧跟腱断裂,就会出现跛行,如果双侧跟腱 均断裂,则不能行走。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 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 •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 •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内侧韧带
后面观
小腿三头肌
• 部位:小腿后部。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 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神经和病足Leabharlann 1.坐骨神经 2.胫神经 3.腓总神经 4.钩状足 5.马蹄内翻足 6.扁平足
坐骨神经
•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行程最长的神经。起自
骶从,经梨状肌下方出盆,转向下行,在臀大肌 深面、股方肌浅面,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间
连线中点稍内侧至股后部,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
,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钩状足
• 原因:胫神经损伤、 足内肌麻痹、偏瘫、 脑瘫、小腿肌肉不平 衡 • 特点:足不能跖屈、内 翻力弱、足出现仰趾 外翻状、不能以足尖 站立、出现“钩状足 ”畸形,感觉障碍区 主要在足底。
胫神经损伤:因为胫神经较深在,损伤的机会较少,贯通伤 时可伤及胫神经及其分支,常在内踝肌腱之间受损。
• 损伤后表现为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跟腱反射 和跖反射均消失。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腓总 神经支配)拮抗作用,致使足出现仰趾外翻状, 称“钩状足”畸形,行走时以足跟着地,不能以 足尖站立。足内肌麻痹引起“弓状足”和“爪状 趾”样畸形。
踝关节的组成
是小腿骨与足骨的连结 ,又名距小腿关节或距 上关节。由胫骨的下关 节面共同形成一个叉状 关节窝,由距骨滑车及 其两侧的关节面形成关 节头 。距骨滑车关节面 前宽后窄,关节窝比关 节头明显的宽大,关节 囊较松弛,关节腔宽大 。
• • • • • • •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足底肌
•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肌相似,亦分为 内侧群、外侧群和中间肌。但没有与拇指 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在中间群中,足底 有一块足底方肌,它与其它足底肌一起维 持足引在历骨间隙也有骨间足底肌3块和骨 间背侧肌4块,它们以第2耻的中线为 中心 ,分别使足趾相互靠拢或彼此分开。 • ——作用:协助足趾运动并 维持足弓
• 感觉障碍主要在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缘和足跟及 各趾的趾侧和背侧,故称为拖鞋式麻痹区
马蹄内翻足
• 定义:由足下垂、内翻 、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 合而成。以后足马蹄、 内翻、内旋,前足内收 、内翻、高弓为主要表 现的畸形疾病。 • 腓总神经损伤后,因小 腿部伸肌中的胫骨前肌 麻痹,足外翻肌的腓骨 长、短肌麻痹。 • 临床表现:1.足内翻;2. 踝跖屈;3.足前部内收 ;4.胫骨内旋;5.其患 足被动矫正无法背伸.
治疗
1.矫形鞋或矫形鞋垫:对于有疼痛的柔韧性扁平足 ,可以使用矫形鞋或矫形鞋垫。但目前没有证据 表明其能够有效地改变足弓结构,使用矫形鞋或 鞋垫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 2.石膏固定:用于治疗僵硬性扁平足,主要目的是 制动,减少疼痛,而非矫形。 3.手术治疗:以解除引起功能障碍的疼痛为目的, 但术后患足将丧失足内翻和外翻运动功能。
• 止点:跟结节。
•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跖屈),腓肠肌还可使膝
关节屈。远固定时,可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协助膝关节
伸,维持人体直立。
胫骨前肌
• 部位:小腿前外侧浅层。 • 起点:胫骨体外侧的上2/3。 • 止点:内侧楔骨内和第1跖骨底。 •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背屈)、 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伸, 维持足弓。
腓总神经
• 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腘窝上外侧缘下 降,绕过腓骨颈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 神经和腓深神经。 • 腓浅神经:下行小腿外侧群肌之间,在小腿的下 1/3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的外侧、足背和第 2-5趾背侧皮肤。 • 腓深神经:经向前下,与胫前动脉相伴而行,在 小腿前群肌深面下降,分支支配该群肌;终支均 进入足背,支配足背肌及第1、2趾背面的相对缘 皮肤。
足 肌
足背肌 胟短伸肌 趾短伸肌
足底肌 内侧群 胟展肌 胟短屈肌 胟收肌 中间群 趾短屈肌 足底方肌 4条蚓状肌 3块骨间足底肌 4块骨间背侧肌 外侧群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19
足肌
•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
• 足背肌较弱小,为拇趾和第2~4趾的小肌 • 足背肌包括胟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 ——作用:助伸胟趾和伸第 2~5趾
• 外侧韧带: • (1)距腓前韧带
• • • 。 。 。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
• •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 •
下胫腓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