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 这种调节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呼吸中枢通过整合中 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的刺激信号,以改 变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方式来改变肺泡通气量
➢ 由于酸碱负荷过度,或酸碱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导 致体液酸碱度的稳定性破坏,这一病理过程称酸碱 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一、体液酸碱质的来源
➢ 体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主要是细胞在物质代谢的过程 中产生的,也可从食物或药物中摄取少量。
➢ 在普通膳食条件下,正常人体内酸性物质的生成量远远 超过碱性物质的生成量。
➢ Cl--HCO3-交换也很重要,因为Cl-是可以自由通过细 胞膜的阴离子,当细胞外液HCO3-增多时,可通过Cl-HCO3-交换向细胞内转移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2)细胞内缓冲体系
➢ 组织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是磷酸盐缓冲对
HPO42-/H2PO4-
➢ 其次是蛋白质缓冲对(Pr-/HPr)和碳酸氢盐缓冲 对(HCO3-/H2CO3)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2.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
➢ 机体大量的组织细胞内液也是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缓冲 池
➢ 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细胞膜内外的 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来实现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 细胞可通过细胞膜内外的离子交换调节酸碱平衡并维持 电荷平衡,如H+-K+交换、H+-Na+交换、Na+-K+交换等
病理生理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 平衡紊乱
学习目标
1. 掌握:各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四种单纯 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
2. 熟悉: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机制、反映酸碱平衡的 常用指标及意义、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 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酸碱平衡紊 乱和钾代谢紊乱的关系
3. 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原因和特点; 各类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 一般情况下,机体体液的总缓冲能力是血液缓冲能 力的6倍,其中细胞内液的缓冲能力最强,血液次 之,脑脊液的缓冲能力最弱
➢ 由于体液中所有缓冲对均是缓冲碱远多于缓冲酸, 因此体液对酸的缓冲能力远超过对碱的缓冲能力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指除碳酸氢盐缓冲对以外的各 缓冲对,主要缓冲挥发酸。具体包括: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1.挥发酸
➢ CO2+ H2O←→H2CO3←→H++HCO3- ➢ 成人安静状态下每天约产生300~400LCO2,相当于
13~15molH+,成为体液酸性物质的最主要来源 ➢ 碳酸酐酶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
皮细胞以及胃肠黏膜细胞,在碳酸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 用
铵等,是体液酸性物质的一个次要来源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二)碱:H+的受体
➢ 体内通过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并不 多,如氨基酸脱氨生成的氨(NH3)
➢ 由于氨可在肝脏转变为尿素,因此在血液中含量很低, 对体液酸碱度影响不大
➢ 体内的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盐(如 柠檬酸钠、苹果酸钠、草酸盐等),在体内代谢过程中 可生成少量的碳酸氢钠
➢ 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 碱性物质,也从体外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但 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被控制在一个 狭窄的范围内,人体动脉血恒定在pH 7.35~7.45。
➢ 生理情况下,机体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自 动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acid-base balance)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1. 血液的缓冲作用
➢ 当体内酸负荷增加时,H+由缓冲碱消耗,反应向左进行 ➢ 相反,当体内碱负荷增加、H+减少时,反应向右进行,
H+得到补充,使H+浓度即pH的变化幅度降低。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表3-1 全血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其比例
缓冲酸
H2CO3 H2PO4-
HPr HHb 及 HHbO2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2.非挥发酸
➢ 体内除H2CO3外所有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总称 ➢ 由于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只能经肾排出体外,称非挥发酸,也
称固定酸 ➢ 主要由是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 正常成人每天由固定酸释放出来的H+约为50~100mmol ➢ 此外,机体有时还会摄入的一些酸性食物或药物,如水杨酸、氯化
←→ H+ + ←→ H+ + ←→ H+ + ←→ H+ +
缓冲碱
比例
HCO3-
53%
HPO42-
5%
Pr-
7%
Hb-及 HbO2-
35%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在细胞外液的缓冲系统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CO3-/H2CO3)最重要,其缓冲特点是:
(1)缓冲能力最强 (2)对血液pH值具有决定作用 (3)只缓冲碱和固定酸,不能缓冲挥发酸 (4)与肾和肺的调节联系在一起,缓冲物质易于补充和 排出,缓冲能力和潜力大为增强
①磷酸盐缓冲系统(HPO42-/H2PO4-) ②蛋白质缓冲系统(Pr-/HPr) ③血红蛋白缓冲系统(Hb-/HHb和HbO2-/HHbO2)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二)肺的调节作用
➢ 肺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控制CO2的排出量,调节血浆 H2CO3的浓度以维持HCO3-/H2CO3的浓度比,从而调节 pH值的相对稳定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一)酸:H+的供体 1.挥发酸
➢ 挥发酸即碳酸(H2CO3),是体内代谢产生的最多的酸 ➢ 糖、蛋白质、脂肪等在体内氧化分解的终产物CO2与
H2O结合生成H2CO3,此反应可自发进行,但主要是在 碳酸酐酶(CA)的作用下进行 ➢ H2CO3很不稳定,可释出H+,也可变成CO2从肺呼出, 所以称挥发酸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 机体存在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体液缓冲 系统、肺和肾的调节作用
➢ 总体说来,机体的酸碱调节以排酸保碱为主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一)体液缓冲系统及其调节作用
➢ 缓冲系统是由弱酸(缓冲酸)及其相对应的共轭碱(缓冲 碱)组成
➢ 其中的酸与碱构成缓冲对,既可缓冲酸,又可缓冲碱, 防止H+发生较大变动,维持pH的稳定 1.血液的缓冲作用 2.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