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专题1:变量的控制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概念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

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操纵控制检测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步骤:①②③④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4)该实验原理是:。

练习4、(03北京)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1)方法步骤:①②(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②③专题11、①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A、B两组。

②将A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将B组小麦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③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④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2、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3、(1)②:蒸馏水赤霉素溶液③:高度(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

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4、(1)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专题2:结果的处理知识目标: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数据的处理能力目标:学会设计记录表,能够将实验数据以图像形式呈现并分析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设计记录表注意:①表格要有题目;②表格设计要科学;③每组多个材料时要有平均值;④有时在施加实验变量前要有前测2、绘图注意:①用笔(先用铅笔后用炭素笔);②建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单位和数值);③曲线不要超出范围;④两条以上曲线要作出标注3、针对训练例1:某学生偶然发现磁场环境会影响黄豆芽的生长,想进一步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下胚轴生长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但还不完整,请你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名称: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长度的关系假设:。

研究指标:黄豆下胚轴的长度实验用品:饱满的黄豆种子、磁铁(用于组建不同的磁场环境)、25℃黑暗温室环境、尺、清水、烧杯、纱布及其他所需材料研究步骤:1)将一定数量品质相同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2)用磁铁组建强度不同三个磁场环境,分别命名为磁场1、磁场2、磁场3;3)取底部铺有纱布的4个烧杯,各放入5粒浸泡过的黄豆,盖上湿纱布;4)在25℃的黑暗温室环境中,随机取三个烧杯分别放入上述磁场中,剩余的一个作为对照组,并贴上标签区分。

5)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清水,以保持黄豆芽生长的合适湿度。

6)一周后,测量并记录每根黄豆芽下胚轴的最终长度,求平均值。

研究结果与结论:略根据该生的研究步骤,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答案: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磁场强度的增加黄豆芽下胚轴会长得更长(或更短)。

不同磁场强度下黄豆芽生长长度记录表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2、(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绘图,略。

专题3:实验的变式知识目标:通过对实验题目的变式训练,学会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验题目的方法。

能力目标:比较归纳的能力。

如验证与探究、结果与结论等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例:(2001广东)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

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

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

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变式1、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h,再将2×2厘米不透光的黑色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上,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h,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A、B、C、三个叶圆片。

②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经热水浴脱色。

③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④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三个叶圆片中,变蓝的是_____,不变蓝的是______。

(2)为了验证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A、B、C哪两项?①光合作用需要阳光:_______;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________。

(3)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着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形成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阶段。

(5)光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这种简单的无机物,被________________还原为复杂的有机物。

答案(1)B A、C (2)①A、B ②B、C(3)叶绿体(4)光能暗反应(5)、[H]CO2变式2、为证实"水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变式3、科学家发现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粒;C3植物的情况正好相反。

为了验证“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产生淀粉粒,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内产生淀粉粒”,请你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①将该植物在黑暗处饥饿处理一段时间(36h);②将其放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12h);③剪取该植株叶片置于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④用刀片将叶片横切成薄的切片;⑤用碘液试剂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

预测结果及结论:C4植物只有维管束细胞呈现蓝色,说明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产生淀粉粒;C3植物只有叶肉细胞呈现蓝色,说明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内产生淀粉粒。

变式4、已知玉米为C4植物,现欲以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部位(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想一想,怎样做?如何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若只有维管束细胞呈蓝色,则叶片产生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细胞;若只有叶肉细胞呈蓝色,则叶片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肉细胞;若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呈蓝色,则表明两种细胞都能产生淀粉。

变式5、现有一株植物,欲鉴别其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你有哪些方法?分别依据哪些原理?专题4:步骤的书写知识目标:明确实验步骤的书写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书写实验步骤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常规实验步骤的几个方面①分组与编号②施加实验变量③控制无关变量④观测与记录2、注意:①要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③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④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俗语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褪色”说成“无色”,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等。

相关主题